2025年全國兩會在北京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就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社會治理、民生改善、教育醫療等方面建言獻策,多位來自廣東省的代表、委員也積極發聲。
圖片來源:廣東發布
在眾多建議中,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發展、推進智能制造產業進步備受關注。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就提出,要重點關注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和踐行汽車行業社會責任等,以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智能制造強國。
在2025《政府工作報告》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關鍵詞也再度出現。報告提出,2025年要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這正是廣東省著力發展的幾個重點領域。
產量規模連續8年居全國第一
廣東省是我國經濟強省,也是我國汽車第一大省。
2024年,廣東省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邁上14萬億元新臺階、連續36年居全國首位。其中,全省進出口總額突破9萬億元、增長9.8%,總量連續39年居全國首位,貢獻了全國38.7%的貿易增量。
同年,廣東省汽車產量突破570萬輛,規模連續8年居全國第一;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43%、占全國1/4。在中國汽車產業升級轉型、邁向智造大國的當下,廣東省開始探索如何由汽車重鎮走上智能制造高地。
圖片來源:時代周報記者攝
2025年1月,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大力發展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新型顯示、新型儲能、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打造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區,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
除了進一步鞏固、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廣東省也在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和智能制造。
在高端制造領域,廣東省要打造“1+3+N”低空經濟發展平臺,推進通用機場、無人機起降場等建設,完善低空智慧物流、城市空中交通、航空應急救援等體系。積極發展商業航天,打造覆蓋星箭制造及發射、衛星運營與應用的全產業鏈。
來自廣東省的多位代表、委員還結合自身實踐提出了更為具體的措施。
何小鵬。圖片來源:小鵬汽車提供
如全國人大代表,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聚焦科技企業發展的重點與難點,提交了4項建議:包括《關于推動支持高智能等級人形機器人加速商業化普及的建議》、《關于推動在停車場開展低速無人駕駛,實現無人停取車能力的建議》、《關于推動智能駕駛保險業務發展的建議》、《關于加快構建 eVTOL 航空器駕駛員資質認證管理體系的建議》。
在何小鵬看來,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到了新階段,需要為其提供更為精準的配套措施,如封閉道路(停車場)無人駕駛許可、智能駕駛保險政策等。他也認為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將在5-15年內獲得巨大發展,期間國家對智能機器人產業的規劃、指導十分關鍵。
走向智能制造高地
廣東省正從傳統汽車重鎮,走向智能制造高地。
2024年,廣東省全省研發經費支出約5100億元、研發投入強度3.6%左右,高新技術企業約7.7萬家,區域創新能力連續8年全國第一,“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創新指數連續5年居全球第二。這為其實現科技創新提供了堅實支撐。
在制造業方面,廣東省產業發展向新提質,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提高到56.7%、31.6%,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43%、占全國1/4,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31.2%、占全國44%,智能手機產量增長12.5%、占全國超4成,集成電路產量增長21%、占全國18%。
圖片來源:廣東發布
不僅如此,廣東省已構建起了涵蓋汽車研發、零部件制造、整車生產以及銷售服務等全產業鏈的產業集群,匯聚了廣汽集團、比亞迪、小鵬汽車等知名整車制造企業,同時配套大量零部件供應商和智能方案解決商,從源頭保障汽車產業這一支柱產業供應鏈的穩定與高效,大幅降低整車生產成本,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現代化產業體系下,廣東省也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和產研學結合。一方面,省內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深度合作,推動技術創新。另一方面,廣東省積極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眾多專注于汽車新材料、輕量化技術的初創企業蓬勃發展,為汽車產業創新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廣東省也有自己的獨特區位優勢。
如廣東省毗鄰香港、澳門,并擁有廣州、深圳等多個對外門戶。在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的同時,可加強與國內國際重點區域的協同聯動,在強化開放合作、深化產業協作中,不斷拓展廣東產業發展空間和戰略縱深。
在2025年農歷春節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廣東就召開了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并發布《廣東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2025行動計劃》,提出8大行動26項具體措施,涵蓋了鞏固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做優現代服務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發展嶺南特色現代農業等方面。
在這其中,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智能手機,以及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產業是廣東省的優勢產業。因此廣東省計劃把握先機、前瞻布局,進一步強化源頭技術供給和應用場景創新,加快發展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尤其是抓住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大領域集中發力、搶占先機,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本文鏈接:http://www.bbbearmall.com/news-522239.html新能源車產量增長43%,汽車第一大省謀新局:從“制造”到“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