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23年7月簽署深化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后,5月20日,上汽集團和奧迪汽車正式簽訂合作協議,標志著雙方的合作進入新階段。
根據合作協議,雙方針對中國市場聯合開發全新平臺“智能數字平臺(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并基于該平臺打造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網聯車型,首款車型將于2025年上市。首批合作打造的車型將是三款純電動車型,覆蓋B級車和C級車細分市場,產品上市周期將大幅縮短超過30%。
奧迪Q6 e-tron。
上汽集團總裁王曉秋指出:“奧迪汽車擁有強大的高端車型產品定義、整車研發和工程技術能力,上汽集團智能電動創新技術行業領先,雙方將通過此次合作攜手賦能上汽奧迪的未來發展。”
可見,上汽奧迪試圖在強調奧迪定義產品的同時,對智能化等方面進行強化,以提升競爭力。同時也能夠和一汽奧迪形成差異化,避免產生內部競爭。上汽大眾總經理賈健旭也直言:“‘南北奧迪’互相掐架,互相去‘卷’,毫無意義。”
奧迪牽手上汽,提速降本
“奧迪標志性的美學和工程設計與上汽集團的創新勢能相得益彰,將為中國消費者帶來直觀、互聯的數字體驗和先進的自動駕駛功能。”奧迪全球CEO高德諾(Gernot D?llner)在簽約現場表示。
在中國高階智駕大面積落地的當下,豪華品牌已經很少再提到“先進”這樣的字眼。即使考慮到上汽集團的技術輸出,上汽與奧迪的合作項目要保持“先進”也不得不加快研發腳步。
“通過和上汽集團的合作,我們將進一步加速在華的電動化戰略推進。”高德諾表示,得益于全新合作模式,ADP平臺車型推出時間將縮短30%以上。“首批合作項目的車型會覆蓋B級和C級市場,首款產品預計將于2025年上市。”
有行業人士向時代財經表示:BBA開發一款車型一般需要數年時間,首車2025年上市,意味著其效率幾乎與造車新勢力看齊。“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本次合作明顯加快了速度。”
宋斐明擔任此次合作項目CEO。
奧迪汽車A 至C級電動車型產品線負責人宋斐明(Fermín Soneira)將擔任此次合作項目CEO,他對于此次雙方合作充滿信心:“我們將共同推進開發、采購、生產和銷售等工作。隨著雙方傾注各自核心優勢,我堅信奧迪將充分利用‘中國速度’和市場創新活力,持續塑造高端電動出行未來。”
除了速度,智能化也是格外被強調的一點。大眾汽車已經和小鵬汽車合作,奧迪則選擇了上汽集團,形成了差異化格局。
上汽集團旗下的零束科技將為奧迪與上汽的合作注入“智能數字靈魂”。零束銀河智能車全棧解決方案研發路線圖顯示,零束銀河全棧1.0智能解決方案于2021年四季度量產,當前已搭載數十萬輛;零束銀河全棧3.0將于2025年量產,4.0則計劃于2027年量產。從路線圖來看,將于2025年推出的上汽奧迪全新純電車型,預計將搭載零束銀河全棧3.0智能解決方案。
零束科技CEO李君表示:“新車將配備行業和全球頂尖的軟硬件及電動性能,及更流暢、更友好的智能交互體驗。”
按照上汽集團的說法,誕生于“智能數字平臺”的“豪華新物種”,將兼具奧迪的美學設計和工藝水準,以及上汽集團的智能化純電科技。賈健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該合作項目下推出的奧迪電動車型將有新的產品序列命名,不會放在外界熟知的奧迪現有電動車產品序列e-tron旗下。
上汽與奧迪的合作有兩大關鍵詞,一是提速,二是降本。當前,“價格戰”席卷了汽車行業,即使是豪華品牌,也不得不通過降低成本來提高競爭力。
5月20日,上汽集團和奧迪汽車正式簽訂合作協議。
上汽大眾總經理賈健旭在媒體采訪環節表示:“上汽有中國最好的零部件體系,有最好的電動化的合作伙伴。上汽背后所帶來的,是中國電動車產業的高速發展,奧迪看中的就是這個機會。”他同時透露,上汽大眾安亭工廠將于5月24日開始改造,計劃十個月后投產奧迪新車型。“新車將搭載5/6C超快充技術,以及通過降低低壓功耗減少動力電池裝車容量,以達到降本的目的。”
對于上汽集團與奧迪的合作,知名經濟學者盤和林向時代財經表示:“此次合作是奧迪看到了中國汽車電動化智能化上的產業優勢,與上汽在智能化等方面開展的合作。也說明中外車企之間已經進入到技術輸出的新階段。”
“南奧迪”的對手不是“北奧迪”
上汽與奧迪的合作,再度引發外界對于“南北奧迪”的關注。
作為BBA中唯一在華有兩家合資公司的品牌,相較產品更為豐富的一汽奧迪,上汽奧迪的競爭空間有一定局限。
在燃油車領域,奧迪旗下主力車型主要由一汽奧迪制造和銷售,上汽奧迪推出的首款車型轎車A7L以及SUV車型Q6,上市后聲量較小,新能源車領域,上汽奧迪也僅有Q5 e-tron一款車型。
凱聯資本董事總經理、產業研究院院長董事合伙人由天宇向時代財經表示:“市場的變化越來越快,雙方在討論合作時BBA的勢頭還非常強勁,但上汽奧迪首車上市不久就遭遇了市場環境的轉換。2022年自主品牌電動車上量,讓上汽奧迪的銷量不及預期。”
為提振旗下車型銷量,上汽奧迪打出價格牌。2023年上汽奧迪官宣下調A7L、Q6及Q5 e-tron部分配置車型的指導價,最高降價達2萬元。
奧迪A7L。
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上汽奧迪交付量超1.2萬臺,同比增長約430%。從增長速度上來看,上汽奧迪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整體市場規模不算高。
奧迪還將新的電動化平臺落地一汽。2020年10月,奧迪與中國一汽集團簽署諒解備忘錄,成立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新一代PPE電動平臺導入奧迪一汽,新車型也由一汽奧迪銷售公司進行銷售。今年北京車展上,首款基于PPE平臺打造的純電動車型Q6L e-tron正式亮相。
在這樣的背景下,“差異化”是上汽奧迪不得不走的一步。此番聯合開發全新平臺,也是進一步形成差異化發展的重要嘗試。
對于奧迪與上汽宣布開發的“智能數字平臺”和奧迪一汽的PPE項目產品差異,賈健旭表示,PPE是全球平臺,全新的“智能數字平臺”是在全球架構下為中國消費者新能源和智能化需求量身打造的,并且在產品上專注不同級別的車。
賈健旭直言:“我們要把一個高端品牌重新立到一個更高的位置,這是我們今天所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南北奧迪’互相掐架,我們互相去‘卷’,毫無意義。”
宋斐明也表示,即使存在競爭,一定是針對外部的競爭,而不是內部的競爭。會對產品進行更加差異化的細分,更好地突出優勢。
一方面,企業的規劃決定了“南北奧迪”一定要錯位競爭;另一方面,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內部互卷已經沒有出路。
由天宇向時代財經表示,上汽奧迪的對手,早已不局限于BBA內部。“早年的自主品牌車型價格較低,與BBA的價格帶不重疊,所以BBA的對手只有自己。現在國內所有和BBA有相近價格類似定位的產品,都是BBA的對手。”
對于上汽奧迪新產品的前景,由天宇的態度是“謹慎樂觀”。“過去是德系日系在定義汽車,現在的汽車形態更多是由造車新勢力們定義的,包括智能座艙等方面。做得不像難以被市場接受,做得太像又不能保證差異化和品牌溢價。奧迪定義汽車的能力很強,但市場的變數很大,所以只能說是謹慎樂觀。”
看到了新趨勢的奧迪正在尋求變化,跨國車企與中國車企合作,也成為當下競爭環境的縮影。
2023年,奧迪母公司大眾汽車與中國新造車品牌小鵬汽車達成合作,宣布三年內聯合開發兩款中級電動車;在上汽集團與奧迪達成此次合作前幾日,Stellantis集團和零跑汽車共同宣布,零跑國際正式組建完成,并將于2024年9月首先在歐洲開啟銷售;現代汽車集團去年在韓國Hi-Tech超級技術日上亦透露,“現代和北汽集團合作的電動車項目正在推進中。”
在合資模式走過四十年后,伴隨著新能源浪潮和中國自主品牌的發展,“技術輸出”與“反向合資”正在成為一股新的潮流。
本文鏈接:http://www.bbbearmall.com/news-521555.html牽手上汽開發電動汽車,“南北奧迪”錯位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