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著總統尹錫悅彈劾案而備受國際社會關注的韓國,終于迎來了一條好消息:韓國的婚育問題可能迎來拐點,2024年的韓國出生人口有望時隔9年首次實現正增長。
韓國統計廳12月26日發布的“10月人口動向”資料顯示,韓國今年10月出生人口為21398人,同比增加了13.4%,增幅創近12年之最。而且出生人口從7月起已經連續4個月增加,增幅不斷擴大。
韓國的新生兒數量連續4個月增長,而且增幅還有擴大的跡象。(圖源:社交媒體)
今年前10個月,韓國的總出生人口為199999人,略高于去年同期(196193人)。韓國低出生率和老齡化社會委員會副委員長朱亨煥據此預測,若出生人口增勢持續,2024年韓國總和生育率預計為0.74左右,高于2023年的0.72。
近20年來,韓國歷屆政府總共投入了超過379.8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88萬億元)來遏制持續下降的生育率,如今似乎終于看到希望的曙光。
結婚、生育意愿提高
針對新生兒數量變化,韓國社會有著不同的解讀。
最常見的解釋是2024年為韓國的“青龍年”,是民間推崇的吉利年份,對新生兒數量的上升有積極影響。
但這一說法被現實數據推翻了。
今年1月、2月、3月韓國的新生兒數量創下歷史同比新低,4月、5月同比增長,6月再次創下歷史同比新低,直到7月才開始持續出現同比正增長。
對于近期韓國新生兒數量持續增長的原因,韓國統計局人口趨勢科科長長林英一指出,主要原因是韓國人在疫情期間被壓抑的結婚需求反彈,導致自2022年8月以來,結婚人數持續8個月增長。
考慮到韓國從結婚到生第一個孩子的平均時間為2.45年,2022年的“結婚潮”可以對應上如今韓國新生兒數量的反彈。
韓國2024年結婚人數持續同比增長。(圖源:韓國統計廳)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人結婚需求回暖的趨勢不僅僅出現在2022年。自今年4月起,韓國的婚姻登記量也已經連續7個月保持同比增長。
截至今年10月底,韓國共有19551對新人登記結婚,同比大增22.3%,創下近5年來的新高。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低出生率和老齡化社會委員會在今年9月份的一份調查中,久違地的得出了“韓國人婚育意愿正在提高”的結論。
調查結果顯示,年齡在25歲至49歲的韓國單身人士中,超過65%的人有結婚意愿,比半年前有所提高。其中,接近70%的受訪者表示愿意生育,平均計劃生娃1.8個。
韓國政府認為,“人口緊急狀態”下,韓國持續十余年的生育補貼政策正在逐步奏效,韓國結婚人數的持續增長,有望在未來持續支撐新生兒數量的回暖。
在首爾國立大學經濟學教授李哲熙看來,韓國出生率的下降趨勢已經停止,并有可能出現“逆轉”。
韓國“人口緊急狀態”奏效?
今年6月19日,尹錫悅政府宣布韓國進入“人口緊急狀態”,目標是到2030年讓韓國的總和生育率恢復到1。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人口緊急狀態”下的新政策進一步提高了韓國政府現有的生育補貼幅度,優化了育兒假和帶薪休假制度,擴大住房優惠政策,并號召地方政府和企業各自跟進相應補貼。
據時代周報記者計算,如果當前尹錫悅政府對生育福利的計劃可以全部兌現,那么2024年生孩子的韓國一孩家庭,在孩子出生的頭兩年內,將最多得到總共6620萬韓元(約合32.8萬元人民幣)來自韓國中央政府的現金補貼。
韓國各地政府和企業也生育補貼方面“卷”了起來。
其中,仁川市的地方政府補貼額度最高,承諾將為每個新生兒在18年內提供各項補貼,總共1億韓元(約合49.6萬元人民幣)。首爾市政府則為新生兒家庭提供兩年750萬韓元(約合3.72萬元人民幣)的住房補助,其他地區如忠清北道的補貼總額度為245億韓元(約合1.2億元人民幣)。
在韓國各大企業里,著名建筑企業富容集團的生育補貼額度最高,同樣達到1億韓元,名額僅限70人。其他企業如樂天,則采取為育兒家庭提供免費租車、引入產假育兒假連休等福利機制。
韓國一企業為員工發放生育獎金10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4.96萬元)。(圖源:社交媒體)
此外,韓國政府還試圖改造輿論環節,要求韓國影視行業與政府聯動,以傳播有關結婚、生子和育兒的積極信息。
尹錫悅認為,韓國的電視產業“把一個人生活說得無比輕松快樂”,但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才是美好社會的起點。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韓國國會人口危機特別委員會成員徐正國也表示,“韓國家庭破碎的電視劇占了太多的比例,要么獨自生活,要么有外遇,比生育率低迷更大的問題是社會上彌漫著鼓勵不生育的風氣”。
經濟壓力仍是決定性因素
面對婚育數據的回暖,除了少數韓國政府官員之外,極少有媒體和學者敢肯定韓國婚育問題的拐點已至。
韓國社會生態學家、梨花女子大學客座教授崔在天曾指出,如今不少二三十歲的韓國年輕人認為,在韓國生孩子是愚蠢的。“只要有了孩子,職業生涯就會被縮短,每個孩子上大學要花3億韓元(約合148.8萬元人民幣),小學四年級就要決定學不學醫……在這種社會環境下,韓國的低出生率是一種自然適應的現象。”
韓國考生走出高考考場。(圖源:社交媒體)
曾在2006年首次警告“韓國低生育率可能導致國家消亡”的牛津大學人口統計學家大衛·科爾曼認為,韓國的社會環境中,不利于生育的因素有很多。父權制、工作時間過長、性別工資差距、考試競爭過熱、私立教育費用飛漲,以及禁忌未婚生育的文化等,都讓年輕人的生育意愿大大降低。
《朝鮮日報》的專欄作家金潤德指出,如果借鑒韓國總和生育率唯一超過1的地區——行政中心世宗市的成功經驗,那么結論是韓國政府需要進一步擴大政策扶持。
世宗市的主要居民是工作生活較為穩定的韓國公務員,當地孩子有41%上公立托兒所,95%上公立幼兒園,有娃家庭購房可以享受特價,而且父母的育兒假也有穩定保障。這些福利都遠遠高于韓國其他地區。
據韓國統計廳2024年對于韓國人為什么不結婚的原因調查中,排名第一的因素是“沒有足夠的錢”,有32.4%的未婚男女選擇了這個原因,第二是“覺得沒有結婚的必要”,占比14.7%,第三是“認為生養孩子是一種負擔”,占比12.5%。
盡管近20年來,韓國歷屆政府總共投入了超過379.8萬億韓元補貼生育,這一數字已經不小。但據經合組織統計,韓國的家庭福利公共支出僅占GDP的1.54%,還達不到經合組織平均水平的2.29%。而在被認為逆轉了低出生率的法國和瑞典,這一比例接近3.5%。
本文鏈接:http://www.bbbearmall.com/news-612508.html韓國婚育問題迎拐點?結婚人數連續7個月增長,全年生育率有望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