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晚,比亞迪重磅發布了第五代DM技術。據比亞迪總裁王傳福介紹,這款技術百公里虧電油耗僅為2.9L,綜合續航里程達到2100km。更重要的是,它做到了量產發動機熱效率46.06%,實現了全球最高的量產發動機熱效率。
什么是發動機熱效率?簡單來說,它指的是有效功率的熱量與單位時間所消耗燃料的熱量比值。假如1L汽油完全燃燒后釋放33580KJ的熱量,其中有11000KJ轉化成發動機對外輸出的功,那么這款發動機此時的熱效率是:(11000/33580)x100%=32.8%。。
也就是說,一臺發動機的熱效率越高,它的能量轉化率就越高。如果油耗相同,那么高熱效率發動機的動力會更強;如果速度相同,那么高熱效率發動機的油耗會更低。
因此,熱效率對于發動機來說非常重要,而哪怕想提高0.1%的熱效率,都要付出難以想象的努力。時至今日,絕大多數發動機熱效率在30%到35%之間,只有少數發動機能達到超過40%的熱效率。
技術進步帶來的熱效率提升,本是一件上利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下利消費者用車的好事,按理說應該讓大多數人感到振奮。但在某些企業眼中,友商的進步比自身銷量下滑還要難以接受。第五代DM技術甫一問世,就遭到了一些不懷好意的臆測和質疑。
5月29日11:28,吉利集團品牌中心總經理徐東衛便發博宣稱,2023年吉利雷神發動機已獲中汽中心權威認證,最高熱效率達到46.1%,還附上了一張去年7月頒發的認證書。?
?博文末尾,徐東衛表示“全球最高事實說了算”。旋即,吉利汽車官方賬號就轉發該微博,并再次強調“全球最高事實說了算”。
同一天,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轉發了一條質疑秦L油耗的長微博,并默默加了一句:“我感覺還是實在一點好。”
可以看出,吉利很關心比亞迪的成績,并且對全球第一的“事實”相當在意。很快,基于事實的回應就如期而至。
5月29日,下午15:11,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在微博上回應,強調比亞迪的技術是量產,發布即量產,上市即交付!
談到量產,對話陷入了尷尬的沉默,因為吉利那款熱效率46.1%的發動機確實沒有實現量產。或者用吉利的說法講,是“目前處于驗證階段”。
2023年2月,在雷神電混引擎BHE15 Plus的宣傳中,吉利強調這款發動機熱效率為44.26%,且“下一代雷神電混引擎熱效率已突破46%”。乍一看很振奮,可最底下還有一行小字:“目前處于驗證階段”。
那如果不玩實的,都拿非量產技術比,吉利是不是就略勝一籌呢?
當天19:03,李云飛次發微博,并公布了一張中汽中心產品認證證書,顯示比亞迪某款發動機的最高熱效率達到了46.5%,“像這種沒量產的,更高熱效率的,我們還有大把,只是不想說而已!”。
對比兩認證證書,有一點不難發現:吉利的認證是2023年下的,而比亞迪的是2024年下的。
至此,勝負已分,吉利未能從技術角度做出進一步回應。如果比亞迪此時再轉一次徐東衛的微博,說一句“全球最高事實說了算”,那無疑將是對這場攻訐最好的反擊。
事實上,在汽車行業的爭執與辯論中,真正能決定勝負的,還得是實打實的技術。誰說的都不算,以事實說話,是打敗一切質疑和臆測的武器。
只可惜,掌握事實和號稱掌握事實終歸有不小的差距,靈敏的公關話術或許能一時引導輿論的走向,但沉穩的造車技術卻能在贏得一代消費者的支持和信賴。
本文鏈接:http://www.bbbearmall.com/news-521583.html熱效率之爭高下立見,不要跟比亞迪磕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