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市場快速發展,中國品牌市場份額持續保持高位,合資品牌則整體被動。
中汽協數據顯示,3月乘用車銷售223.6萬輛,其中中國品牌乘用車銷售132.6萬輛,市場份額達59.3%,上升7.2%;主流合資品牌零售50萬輛,同比下降8%。
為了提振銷量,進入4月以來,一汽-大眾、東風本田等合資品牌紛紛推出了多種限時購車政策,以刺激終端消費市場。
“燁”S7。
4月16日,本田中國發布了其立足中國的全新新能源子品牌“燁”。在合資品牌份額承壓的背景下,這是日系合資做出的最新反應之一:借助中國供應鏈和中國設計團隊,為中國市場推出更有針對性的產品。
本田中國本部長五十嵐雅行在發布會上表示:本田將繼續堅持推進2035年全面電動化的戰略目標。根據規劃,燁品牌旗下P7與S7兩款純電動SUV車型將在2024年年底上市,轎跑車型GT Concept則將在2025年量產。“燁”品牌將在2027年前在華推出6款車型。
合資品牌普遍承壓
乘聯會公布的2024年3月汽車廠商零售銷量排行榜中,合資品牌中,德系品牌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分別位居榜單第二和第五名。其中一汽-大眾同比下滑4.2%至14.1萬輛;上汽大眾同比增長3.9%至8.7萬輛。北京奔馳也進入榜單第八名,同比增長22.2%至6.1萬輛。
日系品牌方面,3月僅有一汽豐田進入榜單前十名,3月銷量同比下滑7.2%至5.8萬輛,位居榜單第九名。而廣汽豐田、廣汽本田、東風本田以及東風日產均無緣榜單前十。
數據顯示,3月本田在中國的終端汽車銷量為60449輛,同比下滑26.32%。其中,廣汽本田為30118輛,同比下滑27.98%;東風本田為30331輛,同比下滑24.60%。至于東風日產,其3月銷量為56486輛。
數據來自乘聯會。
盡管各家都在推動電動化進程,但產品卻一直缺少存在感。本田在華目前投產了e:NS 1和e:NP 1兩款純電動車,前者由東風本田投產,后者由廣汽本田投產。數據顯示,2023年,e:NS 1銷量為10562輛,e:NP 1銷量為4502輛。
而在主戰場燃油車(包括HEV)領域,CR-V、思域、雅閣等主力車型雖然仍在一眾燃油車對手中名列前茅,但隨著自主品牌的通過成本控制實現了“油電同價”甚至“電比油低”,本田的壓力也與日俱增。
如何在中國市場實現銷量的進一步增長,成為合資品牌必須給出的答案。
從4月份起,一汽豐田、一汽-大眾、東風本田等合資車企推出了層出不窮的補貼政策,以期實現銷量的提升。比如,一汽-大眾宣布,4月1日至4月23日實施限時追加補貼政策,全系車型追加現金補貼至高5000元,追加置換補貼至高4000元,全系限時享置換補貼至高2.4萬元。
廣汽本田、東風本田也同樣公布了最新優惠政策,分別是置換購車至高享1.1萬元置換補貼和以舊換新0首付、至高可享2萬元補貼;一汽豐田則推出“以舊煥新20億鉅惠”限時促銷政策,從4月1日至4月30日實行包括終端優惠、置換補貼及貼息政策,全系車型至高享置換補貼1.6萬元,入店即享498元回廠禮。
除了加大促銷力度,合資車企還在加速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在即將到來的2024北京車展上,多家合資品牌即將“上新”眾多新能源車型。比如,梅賽德斯-奔馳G級越野車家族首款純電車型、梅賽德斯-邁巴赫首款量產純電車型、奔馳CLA級概念車、全新長軸距E級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也實現全球首發、上市和中國首秀。
本田也在北京車展前夕推出了全新電動化品牌“燁”。繼2023年下半年通過東風本田發布全新新能源品牌“靈悉”后,本田再次在中國發布新品牌。兩個子品牌在展現本田戰略提速的同時,也讓人看到了其對中國汽車市場的重視。
五十嵐雅行表示,燁品牌將堅持“‘中國研發,中國智造’”。為體現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燁”品牌研發團隊完全由中國人組成。本田還啟用了大量中國供應商,除搭載寧德時代電池外,還出現了華為、航盛電子、科大訊飛等本土供應商。
五十嵐雅行在發布會現場。
本田方面表示,燁品牌與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兩大巨頭供應商寧德時代和華為合作,S7和P7搭載寧德時代電池,GT則配備華為光場屏。這是華為光場屏在汽車副駕的首次搭載,可通過聲音、光線和香氣進行設備聯動。
價格成關鍵因素
根據規劃,燁品牌旗下P7與S7兩款純電動SUV車型將在2024年年底上市,轎跑車型GT Concept則將在2025年量產,該品牌將到2027年累計推出6款新車。
“燁”品牌采用了本田專為中國消費者打造的新一代純電動車專屬的智能高效純電“W”架構。這一架構搭載了“三合一”高功率驅動電機和一體化壓鑄全鋁外殼的大容量、高密度電池,同時采用特別設計的分體隔離式電池冷卻系統,極大的提升了動力電池組的安全系數。這對于整車剛性和駕控性能同樣有著一定的幫助。
從此次發布會上透露的信息來看,P7和S7兩款新車型將使用前雙叉臂后五連桿懸掛,擁有后驅和雙電機兩種驅動系統和50:50的重量配比。針對安全性還做了全鋁制電池殼并搭載“高鋼性、強韌性”電動車專用骨架,熱成型鋼占比超24%,扭轉剛性4萬牛米/度。
“燁”P7。
在空間方面,得益于本田引以為傲的MM理念,新車型也會加長軸距,進而讓車內空間更為寬敞,配置的高阻尼座椅,將保證乘坐舒適性。
在國產品牌一邊,800V高壓平臺,城市NOA,100度電池等技術已經下探至20萬元價位,這體現了國產品牌的成本控制能力,同時也給了合資品牌更大的壓力。是堅持原有價格體系,還是針對中國市場重塑價格體系?
從“燁”品牌目前透露的信息來看,擁抱中國供應鏈和研發資源,成為降本增效打造針對性產品的有效手段。
“燁”品牌首批車型尚未公布價格,但如果能夠匹配一個順應市場競爭態勢的價格,或將助力本田在電動化賽道上走得更穩更遠。
本文鏈接:http://www.bbbearmall.com/news-521346.html合資品牌份額承壓,本田推電動化新品牌“燁”打響反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