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喜馬拉雅FM昱楓格文化傳媒中心的精品課《王蒙講孔孟老莊》
編輯丨李從容
莊子有時候很愿意發表一些奇談怪論,原因我們可以設想,在春秋戰國天下紛擾,諸子百家競相爭鳴那樣一個時代,各種的聲音就像兜售自己貨物的農貿市場一樣,都在那喊叫著想把自己的理論發表出來,尤其是希望能取得各個邦國的君王和他們的卿相的主意,得到歡迎,能夠實現自我,能夠有所發揮,光宗耀祖做一番事業。
可是各種見解太多了,你如果說的平平常常平淡無味,根本就沒人聽,所以他動不動一上來就來點絕的,來點嚇唬人的。但是莊子的怪論是什么,我今天要講的是他對伯樂的批評,他對伯樂的攻擊。
在關于《馬蹄》這么一章里邊,他一上來就說,馬的蹄子可以踏霜踐雪,它可以走在冰霜上,走在雪上,它一點也不怕涼,它的毛可以御風寒,它的毛不怕刮冷風,不怕溫度下降,不需要穿大衣,它吃草喝水,它跑起來這個蹄子能夠揚起來,跑得非常之快,這是馬真正的性情。他說,比如說對于馬來說就不需要給它修賓館,不需要星級的賓館來招待這個馬。
他在另外一個地方還有一個更損的說法,說有一只大的海鳥飛到沿海的一個諸侯國家的宗廟里邊去了。當地的君王就非常的興奮,說你看鳥飛到這兒來了,這是神鳥,是我們的貴賓,是上天派來的。因此就告訴大家,我們對它要按最高級的貴賓的待遇,要奏樂,有樂隊奏迎賓曲,還要給它弄好吃的,按最高的級別準備食品食物酒水飲料,還要有各種的儀式,向這個鳥致敬,說不定還要點蠟燒香,烏煙瘴氣。最后折騰的把鳥給折騰死了。
他這是說你對待一個動物,對待一個對象,你得按它的性格,按它的天性,按它的需要來招待它,來對待它,你不能按你自己的性格,按你自己的需要,按你自己的成見來服務于它,最后不是服務,是它整死了,他認為伯樂就是這樣的人。
強加于馬必死無疑他說本來這馬自個這么活著挺好,出來個伯樂,伯樂說我最懂得馬了,我最能管你馬了,我最會使用馬了,還要剃它身上的毛,還要刻字,在這馬上還要刻上字,還要烙字,還要用什么烙鐵在哪些地方烙一下。
“連之以羈馽,編之以皂棧,馬之死者十二三矣”,你用繩把這跟那給連上,這些東西再上上木頭棍,上上繩子,這馬已經讓他收拾得死掉了20%-30%了。然后還“饑之,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說這樣的話還不算完,有時候讓這馬饑餓一下,因為他認為那個時間不應該給它喂食,有時候會讓它渴一下,有時候要讓它奔跑,甚至于還要抽一鞭,有時候又要要求它整齊。他三整兩整“馬之死者已過半矣”,這伯樂一出來一收拾這馬,一培養千里馬,把這個野馬整的死了一半。
當然了,是不是伯樂識別馬以后,在訓練馬的時候又把馬整死的時候,這個歷史上沒有記錄。但是他說的這種情況多少有一點。那么他這里說的意思很簡單了,伯樂他是按人的需要來培訓這個馬的,他不是按馬的需要來培訓馬的,所以莊子他就抓著了這個空子,他攻擊一下伯樂,你要站在野馬的立場上,也許伯樂的做法有可以探討的地方。
你要是站在人類的需要的這個立場上,那么伯樂的這些對馬來說也不一定全都是壞事。一些馬從野馬培訓為家畜了,它的生活也更穩定了,也更能發揮作用了,這是另一面。
但是莊子的這個想法是非常奇妙的,底下他又說到,說古代的“至德之世”,就是最美好的世界,最有德行,最講道德的世界,那時候人和鳥獸是不分的。你需要的時候,你牽上一只猴,牽上一只動物,就可以跟你一塊去玩。
你有興趣的時候,你還可以跑到一個大鳥窩那旁邊,過去跟鳥說話去,可以去看那些鳥,鳥也不躲你,人和動物高度的和諧。莊子對人生的各種的方式,各種的情態,算體會的夠深了。
關于主播:
這門課程是由著名學者、作家王蒙先生音頻平臺首次發聲,喜馬拉雅全網獨家發布。從孔孟老莊到理學心學,多重身份跨界全新解讀,幫你發現國人價值觀、思維方式、生活習俗源頭,了解這個世界和自己。
從孔孟老莊到陽明心學,100期課程幫你澄清概念誤區,架構認知系統。給你對待自己、對待人際、對待家庭乃至國家的一整套解決方案。掌握歷史的法則,古今對比,開拓視野,避免片面,提升人生格局。
關于喜馬拉雅:隨時隨地,聽我想聽!4.7億用戶的共同選擇,聽段子聽小說聽新聞聽音樂,就用喜馬拉雅!
本文鏈接:http://www.bbbearmall.com/news-521479.html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莊子帶你打假(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