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當地時間上午10時31分左右,韓國京畿道華城市一產業園區的鋰電池工廠發生火災。
據環球網從中國駐韓國使館了解,韓國外交部和警方已向我使館通報中國公民傷亡情況。據韓方最新通報,事件中遇難中國公民為19人,我使館人員已第一時間趕赴華城現場進一步核實情況。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6月24日晚,據參與韓國京畿道華城市電池工廠火災現場救援的消防部門負責人介紹,經分析現場監控視頻等初步調查,當天發生嚴重火災的鋰電池廠內在起火時,鋰電池冒出大量濃煙且快速燃燒。
從冒出白色煙塵到劇烈燃燒,再到煙氣充滿整個作業空間,僅僅耗時15秒。事發后雖然現場員工嘗試采用滅火器滅火,但沒有抑制住火勢發展。
據中國使館介紹,此次事故發生后,韓方已向我使館表達對事件的重視與哀悼。韓國總理已前往現場視察并指示與中國使館及相關傷亡人員家屬及時溝通,采取一切措施,全力救治受傷人員。據韓國媒體最新消息,韓國總統尹錫悅就事件發聲,對遇難者家屬表示哀悼。
當地時間24日上午,韓國京畿道華城市一電池廠發生火災。圖源:央視新聞官網
遇難者多為臨時工,“不熟悉逃跑路線”
據韓國時報報道,該事故可能是由工廠二樓的一個電池單元爆炸燃燒引起的。據悉,二樓面積為1185平方米。這家工廠是Aricell運營的11家工廠之一,專門負責成品鋰電池的檢查和包裝,工廠內存放有超過35000塊電池。
華城市位于首爾西南方向45公里處,是韓國重要的工業城市,目前是韓國新興的重要工業基地之一。時代周報記者查詢發現,在涉事廠區周圍,也坐落著不少化工廠。
據新京報報道,在涉事電池廠工作的員工接受采訪時提到,廠里共有100多名工人,多是來自中國東北的朝鮮族女性,年紀多在30歲到40歲之間。遇難者大多來自電池廠的3棟2層,“(那里)以包裝、焊接電池的車間為主。”
東北人張成在韓國京畿道安山市工作生活,鄰近華城市。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華城市是較大的工業城市,有眾多工業園區、工廠、株式會社,也有眾多中國人在此務工,許多是東北人。
“在華城工業區的工廠,許多外來務工是以臨時工、派遣工的形式工作的,時薪基本和韓國最低時薪持平。”張成說。
據了解,目前韓國的最低工作標準為每小時9860韓元(約合人民幣51.6元)。
“臨時工通過介紹所介紹入職,許多公司和介紹所直接合作,公司甚至都不知道臨時工的名字、個人信息,也別談其他的社保福利了。”張成說,臨時工和正式員工的待遇差別很大,正式工有基本的四大保險,如傷害險、失業金等等,但是臨時派遣工是沒有的。
時代周報記者查詢發現,據韓國招聘網站saramin顯示,涉事電池企業的正式員工平均年薪為527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27.6萬元)。
“在這邊,很多公司更愿意用臨時工人,一方面是正式員工不能輕易裁員,而用臨時工更為靈活,公司效益好就多找臨時工,沒有活了就一次性裁掉;另一方面,工廠的工作一般比較辛苦,工作量大,環境也惡劣,本地人一般不愿意干,也就造成了外國人更多的局面。”張成介紹。
更令人痛心的是,在此次事故中,許多遇難者正因為是臨時工,才導致對逃生路線不熟悉而遇難。
據路透社報道,京畿道消防官員表示,遇難的外國工人大多是從勞務公司派遣的臨時工,不熟悉建筑結構,“煙霧和火焰在15秒內蔓延,受害者可能在呼吸一兩次后就死亡。”
韓國專家還表示,火災僅發生在二樓,卻造成如此多人員傷亡,這是因為電池燃燒后產生了大量有毒物質,而不單純是因為燒傷。
據了解,近年來,由于人口急劇萎縮,韓國政府不得不大力依賴外國勞務。其國內甚至還出現外籍勞工收入超過本國勞工的現象。
《韓國時報》曾在今年1月的報道中預計2024年韓國外籍勞工人數將首次超過100萬。據韓國官方統計,截至去年年底,在韓國的中國籍勞工比例最高,其次為越南籍。具體按產業分類,在礦業、制造業工作的外籍勞工(44.6%)最多,接著是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18.4%)。
或為韓國最嚴重化工事故
韓聯社指出,這可能成為韓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化工廠事故,有專家質疑,安全措施松懈是造成災難的原因。
那么,造成此次事故的公司是怎樣的公司,引發火災的又是何種電池?
此次發生火災的電池公司名為Aricell,成立于2020年。Aricell是一家生產用于傳感器和無線電通信設備的鋰電池的電池公司,主要生產鋰亞硫酰氯電池。
據了解,Aricell是韓國上市公司S-Connect的子公司,而S-Connect的技術涉及到各種IT產品(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手表、筆記本等)和折疊屏手機鉸鏈等領域,是三星公司折疊屏手機鉸鏈的供應商。
截至當地時間6月25日收盤,Aricell的控股公司S-Connect股價單日下跌22.51%。
據S-Connect官網顯示,Aricell所生產的鋰亞硫酰氯電池,目前應用于AMR/AMI領域、RFID、醫療設備、軍事裝備、各種工業產品等行業。
Aricell生產的鋰亞硫酰氯電池,圖源:S-Connerct官網
Aricell在鋰亞硫酰氯電池行業屬于頭部企業,經銷商、代理眾多,但鋰亞硫酰氯電池屬于相對小眾的電池,業內人士艾華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絕大多數普通人用不到這種電池”,業內人士艾華也表示,“比較大眾的電池類型像是手機電腦里使用的聚合物鋰離子電池,電動車用的磷酸鐵鋰或是三元鋰電池,而鋰亞硫酰氯電池大多用在軍事、航天、醫療、海洋這種對于電池壽命要求比較高,溫度比較極端的場合。”
儲能電池業內人士魏兵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與目前火熱的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相較而言,鋰亞硫酰氯電池的市場熱度和規模不可相提并論。
魏兵說,鋰亞硫酰氯電池是一種高能量密度的電池,主要用于智能水表、煙霧探頭、溫濕度檢測器等設備,屬于傳統一次性使用電池,用完替換,不可充電。
在存放風險方面,魏兵表示,“因容量密度大,使用場景安全管控標準低,鋰亞硫酰氯電池的生產使用場景安全和穩定性都與磷酸鐵鋰電池有較大差異,工藝規模和技術路線安全管控都不甚相同,存放風險和安全管理難度都要大于磷酸鐵鋰電池。”
不過,無論是哪種鋰電池,一旦起火,都較難撲滅,“鋰的活性很強,會和氧氣發生反應,不能像普通起火一樣用水撲滅”,艾華說。
據韓國時報報道,在火災持續四個多小時后,火勢才被控制住,因為使用常規滅火方法很難撲滅燃燒的鋰電池,消防員在滅火過程中遇到了巨大的挑戰。
事故現場 圖源:央視新聞官網
過去,韓國多地發生過此類化工廠爆炸事故,其中最嚴重的一次是 1989 年位于首爾以南 316 公里的麗水 LG化學工廠爆炸,事故導致16人死亡,17人受傷。
2011年,位于韓國東南部城市蔚山的HDC現代EP工廠發生油霧爆炸,造成3名工人死亡,5人受傷;2012年,位于韓國中部城市清州市的LG化學工廠發生化學溶劑桶爆炸,造成8人死亡,約10人受傷。
(文中受訪者為化名)
本文鏈接:http://www.bbbearmall.com/news-67607.html韓國電池廠大火,19名中國公民遇難,當地華人:該片區常用臨時工,多數沒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