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實行負利率來刺激經濟、扭轉通貨緊縮,日本央行這場持續了7年的大型經濟實驗,終于落下帷幕。
3月19日,世界上唯一仍在實行負利率政策的日本央行,宣布了17年以來首次加息,將利率保持在0%至0.1%的范圍內。
日股在央行宣布加息后不跌反漲。(圖源:社交媒體)
盡管從理論上,加息可能導致股市下跌和貨幣升值,但市場似乎早已消化了加息的預期,產生了截然不同的反應。
在日本央行宣布這一具有歷史性意義的貨幣政策調整后,日本股市繼續上揚,收盤漲0.66%,仍在站在40000點以上。而日元匯率則持續走低,日元兌美元匯率下跌0.78%,至150.29。
經濟支撐股市
就在3月4日,日經225指數首次突破40000點大關,刷新歷史最高點。今年以來一路高歌猛進的日股,在加息之后不跌反漲,甚至不少分析機構預計,日股將在中期內延續漲勢。
對于2023年就向市場放風將會終結負利率的日本央行而言,這也算是得償所愿了。
而股市仍有上漲空間的底層邏輯,其實還是日本經濟出現重回正軌的跡象。
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在3月1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特別提到了日本今年的“春斗”。
作為日本勞資雙方每年都會進行的博弈,2024年的“春斗”,以工人們的歷史性大幅漲薪而告終。日本最大工會Rengo爭取到了年度工資平均上漲5.28%的結果,為1991年以來的最大年度漲幅。與此同時,仍在談判的大企業也紛紛釋放出“滿足工人要求”的信號,比如豐田汽車就接受了工會提出的25年來最大加薪幅度。
一名日本消費者查看市場的價格牌(圖源:社交媒體)
在初步統計結果中,日本勞動者基本工資平均增長3.7%,高于去年的2.33%。
相比之下,日本央行預計2024財年的通脹率將維持在2%以上。
工資增長比通脹還快,日本央行就有了加息的底氣。
此前,根據日本內閣府公布的2023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初步調查結果,2023年日本實際GDP同比增長1.9%,反映物價上漲的名義GDP增長5.7%
對此,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日本正在走向名義GDP增長,工資、價格和企業利潤不斷上升的良性循環。”
日元仍是套利貨幣
在日本央行宣布加息后,原本有所回調的日元匯率進一步下跌。
3月19日,日元兌人民幣下跌近0.9%,至20.9日元兌1元人民幣。但繼續下跌的空間不大,這意味著2024年赴日旅游、留學的花費可能與去年相近。
野村證券、瑞穗銀行和花旗集團的日本分析師普遍認為,日元匯率變化可能會十分緩慢,預計到2024年年底,上漲約5%。
變化緩慢的邏輯,仍然是此次加息幅度并不大,政策調整一向保守的日本央行實現連續加息的可能性非常之小。
相比于近年來瘋狂加息的美聯儲,日本央行的加息似乎“無關痛癢”。如今,美聯儲的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仍然維持在5.25%至5.5%之間。
這意味著,即便日本央行進行了歷史性加息,但巨大的利差,使得日元仍然可以作為套利貨幣。
投資者可以在低利率的環境中借入日元,然后將這些日元兌換成其他幣種,比如澳元或新西蘭元,來購買高利率國家的國債或者其他的金融產品,獲得相對較高的回報。
在這筆套利交易中,如果日元對其他幣種迅速升值,那么就可能抵消掉高利率的收益。因此,為了保持日元在外匯市場上的大量流通,日本央行也會努力維持匯率的穩定。
而對于未來匯率的變動,植田和男的回應十分謹慎。
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圖源:社交媒體)
他表示,“一如既往,我不會對短期貨幣走勢發表評論,但如果匯率變動對我們的經濟和價格預測產生重大影響,我們將隨時準備采取適當的貨幣政策應對措施”。
植田和男提及的“應對措施”,讓人回想起日本央行此前曾不惜血本支撐日元匯率。
2022年10月21日,在日元大幅下跌至1美元兌151.94日元的32年低點后,日本央行曾在一周內花費了近6.4萬億日元(約合3060億元人民幣)以支撐日元。
但如今,面對加息后日元兌美元匯率跌破150的現狀,日本央行十分淡定。
本文鏈接:http://www.bbbearmall.com/news-66341.html日本結束負利率時代,有何影響:股市有望繼續漲,對留學旅游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