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堪稱日系車企的“至暗時刻”。
據日本國土交通省6月3日發布的消息,鑒于日本大發工業等公司在獲取汽車和發動機量產所需型號認證的過程中接連發生違規行為,日本國土交通省指示共85家汽車生產公司調查是否存在類似情況。截至2024年5月底,豐田汽車、馬自達、雅馬哈發動機、本田技研工業和鈴木共5家公司在車輛性能測試等方面存在不當行為。
隨后,豐田、本田、馬自達等車企分別就此事道歉。
對此,中汽協副總工程師王耀表示,根據目前公開渠道了解的信息,報道中涉及的違規行為不涉及其在華合資企業。但是作為跨國車企,在任何國家發生的違規行為,都將對其品牌形象帶來負面影響。
上述車企集體造假,讓一直秉承“匠人精神”的日系車企,正在遭遇一場制造危機。
圖源:圖蟲創意
日系車造假往事
此次日系車企造假事件并非孤例。
知名經濟學者盤和林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日本企業造假不是第一次,或許也不是最后一次,一些日本企業往往喜歡用數據裝點門面。
2009年開始,高田公司曾因安全氣囊故障造成多人死亡和多起傷害事故,全球數千萬輛配備高田氣囊的汽車需要召回。
2015年6月,高田公司代表第四次就氣囊安全問題接受美國國會議員的質詢, 會上高田北美分公司的執行副總裁Kevin M. Kennedy主動向美國消費者書面道歉。當月,在高田年度股東大會之后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高田社長Shigehisa Takada更是向美國公眾鞠躬致歉,并承諾將對受害者進行補償。
2016年4月,三菱汽車公司社長相川哲郎承認,該公司有四款微型汽車在燃油經濟性測試中存在違規操作,以美化排放水平,丑聞共涉及62.5萬輛汽車。據悉,為獲得更高的燃油效率,三菱汽車涉嫌在設定輪胎負荷值時作弊,以獲得相關燃效認證。而存在違規操作的汽車若接受正規測試,預計油耗將較目前水平增加5%至10%。
2022年8月,日野汽車公布的由外部律師等組成的特別調查委員會對其2022年3月4日曝出的引擎尾氣排放,以及油耗數據造假丑聞的調查結果顯示,日野汽車的不正當行為分為三方面,包括與發動機廢氣排放相關的違規行為、與燃油消耗數據相關的違規事件,以及2016年向日本國土交通省提交尾氣排放和油耗的虛假數據。
2023年12月,調查大發汽車質量違規問題的第三方委員會在12月20日發布了報告,質量違規對象幾乎擴大至全部車型,包括豐田汽車等其他公司品牌車輛在內,存在違規的車型有64款。
值得注意的是,眾多日系車企造假事件中,只有日野汽車等少數企業受到日本相關部門重罰。
盤和林指出,由于數據造假不會對日本企業傷筋動骨,所以日本企業經常有恃無恐。“造假血賺,不造假血虧,所以造假或已成為日本企業的一種風氣。”
造假重創本土產業鏈及銷量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此次日系車造假事件,是整個日系車在日本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整體經濟不景氣,再加上車企的成本壓力增大所導致的。
據新華社報道,日本內閣府5月16日發布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下降0.5%,按年率計算降幅為2.0%,降幅之大超過媒體和機構預期。日本國內多位專家指出,日本經濟面臨的滯脹壓力或進一步加大。
在江瀚看來,當前日系車成本壓力巨大,為了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這些企業往往會選擇在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地方,比如生產、性能測試等方面違規,從而降低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
此前,豐田宣布2024年將有約1.7萬億日元(約789.24億元)用于BEV(純電動車)、人工智能、軟件研發等領域。而2017年3月,據央視財經報道,高田公司承認犯有欺詐行為,以掩蓋其生產的數百萬氣囊中存有致命缺陷,并同意支付10億美元(約72.47億元)的罰款。相較于高額的技術成本,造假罰款則要便宜得多。
另一方面,日系車標榜的精益生產,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為精益生產的代表,豐田生產方式(TPS)基本思想之一是“并非成本主義,而更應是如何降低成本”,這其中也存在一定弊端。
“精益生產是一種對供應鏈、庫存壓力較大的生產方式,一旦某個零部件出現問題,整個流程都會受到影響,這種生產方式使得日系車本身的冗余度不足,供應鏈較為脆弱,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增加企業的風險和成本。”江瀚表示。
此次日系車企造假事件,或將對日本汽車產業鏈和日系車企銷量造成較大影響。
在江瀚看來,日系車造假事件對于日本汽車產業鏈的負面影響比較深遠,今后特別是消費者對于日系車的信心會直接遭到沖擊,日系車的銷量也會出現下滑,這一系列問題需要長時間才能夠彌補。
日本汽車出口遭遇信用危機
目前,日系車企在全球和本土市場的銷量正在下滑。據豐田汽車官方數據,2024年4月,豐田汽車全球銷量為797097輛,同比下降0.5%。2024年2月以來,豐田汽車已連續三個月銷量下滑。當月,豐田在日本市場的銷量為10.79萬輛,同比下滑13.9%,對此,豐田汽車稱是由于普銳斯生產和出貨的長期停滯。
更重要的是,日系車企在中國市場的存在感也在下降。2024年一季度,豐田、本田兩家日系車企在華銷量下滑。其中,豐田在華累計銷量為37.4萬輛,同比下滑1.6%;本田在華累計銷量為20.7萬輛,同比下滑6.1%。
江瀚判斷,短時間內日系車在華的品牌影響力不會有太大影響,關鍵看消費者信心,一旦消費者信心不足,日系車后面的壓力或將較大。
此外,日本汽車產業或將在全球市場面臨更大挑戰。
盤和林分析稱,日本汽車出口會遭遇信用危機,從而為中國汽車占領全球市場創造機會。當前,中國汽車出口已經成為全球第一,日本位列第二。
根據海關總署2024年1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中國汽車出口522.1萬輛,同比增長57.4%,出口總額1016億美元,同比增長69%。
本文鏈接:http://www.bbbearmall.com/news-521606.html日本五大車企組團測試造假,“匠人精神”或走下神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