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十八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下稱此次北京車展)將于4月25日-5月4日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朝陽館舉辦。此次北京車展以“新時代 新汽車”為主題,預計吸引近千家國內外汽車產業企業參展,全球首發車117臺(其中跨國公司全球首發車30臺)、概念車41臺。新能源車型278個。
往屆北京車展
北京車展時隔4年后再次回歸,但當下國內汽車市場已不同往昔。自2020年上屆北京車展以來,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和新老車企的攻防戰,使得汽車市場面目一新,呈現出諸多特點:如眾多品牌卷入價格戰、自主品牌銷量占比反超海外品牌、新能源汽車月滲透率超過40%等。
在異常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既有威馬汽車、愛馳汽車、高合汽車陷入資金危機,三菱汽車、現代汽車、神龍汽車甩賣國內資產求生,也有比亞迪、吉利汽車、理想汽車等自主品牌快速崛起。車市競爭愈演愈烈,使得不少行業人士直呼,2024年將成決賽之年——既分勝負、也分生死。
作為2024年最重要的一場車展,北京車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今年國內汽車市場的競爭態勢和發展方向,因而備受海內外行業人士關注。就目前行業信息而言,車企的競爭仍將聚焦于電動化、智能化、以及性價比。不過消費者的目標將會更加清晰,頭部車企將更受關注。
自主品牌全速發展
2023年是國內自主品牌車企全面發展的一年,這一趨勢在2024年得以持續。
據乘聯會數據,2023年自主品牌國內汽車銷量合計達到1128萬輛,占比52%。這是我國汽車產業史上,自主品牌銷量首次超過海外品牌銷量。在今年一季度,自主品牌銷量份額持續提高,累計份額達到55%,相對于去年同期增加5.4個百分點。
比亞迪漢EV
比亞迪是國內汽車銷量最高的自主品牌車企,其2023年全年銷量達到302萬輛,同比增長62%。在全球范圍內,比亞迪是唯一一家進入銷量前十位的中國車企。
2023年也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一年,多個新勢力品牌取得長足進步。其中,理想汽車、問界品牌、零跑汽車等多個新勢力品牌銷量大幅增加,理想汽車首次實現年度盈利。隨著2024年小米汽車的正式上市,新勢力玩家已趨于穩定,但競爭格局仍在持續變化。
廣義的新勢力品牌(含傳統車企集團推出的新品牌)是國內汽車產業沖高的急先鋒。去年下半年以來,東風汽車集團旗下嵐圖、猛士,長安汽車旗下阿維塔,比亞迪集團旗下仰望、方程豹、騰勢,吉利控股旗下極氪,奇瑞汽車旗下星紀元,以及華為鴻蒙智行旗下問界、智界等眾多新勢力品牌紛紛推出高端車型,沖擊豪華汽車市場。
與此同時,自主品牌的發展開始得到跨國車企巨頭的認可,不少品牌相繼收到其拋出的橄欖枝。
去年7月,小鵬汽車宣布與大眾集團達成合作,大眾集團入股小鵬汽車,同時雙方將合作推出電動車型;緊跟著在10月,全球頭部車企集團Stellantis也宣布計劃投資約15億歐元以獲取零跑汽車約20%的股權,并計劃協助零跑汽車進入海外市場。
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進步,海外消費者對自主品牌產品的接受程度也在快速提升。
2023年我國汽車出口量522.1萬輛,同比增加57.4%,自主品牌汽車占據很大一部分。并且與以往單純產品出海不同,比亞迪、長城汽車、奇瑞汽車等眾多自主品牌車企紛紛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營銷網絡。
在業界看來,目前中國汽車出海已從單一產品貿易的“走出去”,邁入“產品、技術、人才、管理”全產業鏈輸出的全球化之路的新階段。
海外品牌在華面臨生死抉擇
面對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和自主品牌的快速成長,海外品牌的態度并不一致。
在海外品牌中,德系品牌在中國汽車市場最為積極,并針對國內市場推出了多款純電動或插電混動車型。
2024年年初,歐洲品牌放棄全面電動化的傳聞引起國內高度關注,不少車企也調整了宣傳口徑。不過奔馳等企業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其依舊重視電動汽車發展,只是會更務實和靈活地應對行業發展。
奔馳EQE
在當下,奔馳奉行“油電雙行”戰略,同步推進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發展;寶馬多款主力車型已均推出電動化版本;大眾及奧迪也在完善純電產品布局,其純電動ID系列以及奧迪e-tron系列已有合計十余款車型在售。
在2023年,德系車企的積極應對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銷量下滑。官方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大眾汽車集團在華汽車銷量323.6萬輛,同比增長1.6%,其中奧迪品牌汽車銷售72.9萬輛,同比增長13.5%。寶馬集團、梅賽德斯-奔馳同期國內銷量分別為82.5萬輛、76.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2%、1.7%。
德系車企也在深度參與國內自動駕駛產業和充電網絡的布局。去年12月,奔馳、寶馬宣布成為首批獲批北京市有條件自動駕駛(L3級)道路測試牌照的車企,將可在京啟動指定高速公路的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實測。兩者共同投資成立的新公司也在今年3月開始運營,目標是在中國市場布局超級充電網絡。
與德系品牌加大在華投資不同,2023年以來多家日系、韓系、法系品牌開始出現收縮。
如在去年3月,三菱汽車正式官宣退出中國市場,其工廠作價20.49億元由廣汽埃安接手;神龍汽車(雪鐵龍、標致)將其土地等生產資料以17.14億元的價格轉讓給東風汽車集團;北京現代更是多次嘗試出售其重慶工廠,最終以4折價格,即16.20 億元拋售成功。
在終端市場,多家日系、法系品牌汽車銷量也在下滑。在2023年,豐田、本田、以及東風日產在華銷量分別為170.1萬輛、123.4萬輛、79.0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2.36%、10.12%、24.40%。神龍汽車2023年累計銷售80345輛,同比驟跌35.81%。
這一趨勢在今年仍在持續。前三個月里,豐田、本田、神龍汽車銷量均較去年同期出現下滑。
為應對國內市場競爭,豐田、本田等品牌也嘗試提高本土化研發水平、推出新能源汽車,并有品牌喊出了“反擊”的口號。但就目前為止,其真正符合國內新能源汽車標準(可注冊新能源汽車牌照)的汽車類型和銷量占比依舊不高,燃油車仍是絕對主力。
與日系品牌相比,現代、起亞以及雪鐵龍、標致等韓系、法系品牌在國內新能源布局更顯捉襟見肘,電動化車型多在1款以內。其國內合計銷量也居于末流。
此外,在美系品牌中,通用旗下別克、凱迪拉克已在國內推出純電產品;福特的電動化車型長期未見起色,旗下僅有的一款電馬月銷量在200輛上下,不及熱門車型銷量零頭。
有觀點認為,部分海外品牌已處于“擺爛”狀態。
既決勝負、也分生死
進入2024年,國內汽車市場已然呈現出多個特點。
首先,車市價格戰持續,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嫌。
今年農歷春節剛剛結束,以比亞迪為首的多家車企推出新款車型,較老款車型售價下探數萬元不等。這一波降價潮席卷絕大多數車企,含吉利、東風、長安、廣汽、現代、大眾、神龍等眾多國內外廠商。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價格戰在北京車展期間將迎來高潮。
其次,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提升。
在今年3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已增長至41.6%。相當于每出售5輛汽車,就有2輛為新能源汽車,這一增速大幅超過此前業內預期。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年初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甚至預測稱,今年新能源汽車單月滲透率將超50%。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將正式成為國內主銷車型。
同時,今年國內汽車市場已進入存量競爭時代。
小米SU7
隨著小米汽車在北京車展前正式上市,業內人士認為國內造車大門已幾乎正式關閉。同時,在此次北京車展之后,消費者購車選擇或將主要從“選擇燃油車還是新能源汽車”,轉變為“選擇哪個品牌的新能源汽車”。
“2023年上海車展是主流消費群體轉向新能源的轉折點,今年北京車展很可能就是主流社會意識對品牌格局認知確定的轉折點。”汽車行業資深人士孫少軍表示:“即從認識到買新能源車成為主流,到認為哪些新能源是主流的認知轉變。”
此外,各品牌和廠商將面臨多方位、更嚴峻的挑戰。
在2024年,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海外品牌、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其競爭已遍布產品、技術、市場、營銷、資本等多個領域,產品品類已在轎車、SUV兩大主流市場之外,深入MPV、硬派越野車、跑車等所有細分市場。傳統的汽車藍海市場,現已進入廝殺階段。
即便如此,以德系品牌為首的海外品牌依舊選擇押注中國市場。如梅賽德斯-奔馳將攜旗下全品牌 21 款車型參加北京車展,并展示全新MMA平臺、MB.OS操作系統等創新技術創新和全新梅賽德斯-邁巴赫EQS純電SUV等多款重磅車型。
近日,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梅賽德斯-奔馳CEO康林松,以及大眾集團、博世集團等高管均隨行,再度體現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齊普策、康林松均強調了堅持在華投資的決心,大眾汽車集團更是在4月11日宣布計劃投資25億歐元,拓展其合肥的生產和創新中心,強化本土研發實力。
車市競爭對于玩家固然殘酷,但對于產業和行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今年北京車展恢復舉辦,同時疊加各地促消費政策的實施,必將成為推動國內汽車消費的催化劑和觸發點。車展訂單表現將是判斷市場行情冷暖的重要“風向標”。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在既決勝負、也決生死的2024年,大多車企在華目標出奇得一致——活下來。此次北京車展或將成海內外品牌的“關鍵一舞”,誰能抓住消費者,誰就能活下去。
本文鏈接:http://www.bbbearmall.com/news-521370.html2024年北京車展前瞻:海內外品牌最后攻防戰,車市競爭進入決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