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間,廣汽集團發布2023年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實現匯總口徑總收入約5023億元,合并口徑營業總收入約為1297億元、同比增長17.62%,凈利潤44.29億元,同比下降45.08%。
銷量方面,廣汽集團全年汽車產量252.88萬輛,同比增長1.97%;銷量250.50萬輛,同比增長2.92%。產銷規模位居國內汽車企業集團第五位,市場份額約為8.32%。
從數據來看,有機遇也有挑戰。在數據之外,廣汽集團管理層還針對外界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了集中回應。對于車市價格戰,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直言,打價格戰必須迎頭痛擊,用更合理的產品設計、更先進的產品技術、更智能化的生產工藝等促使成本下降。同時需要開發新產品以及提供更好的服務來應對競爭。
廣汽傳祺GS8。
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增長近八成
2023年,廣汽集團在新能源轉型和自主品牌的表現較為亮眼。
財報顯示,2023年,廣汽集團自主品牌產銷量均創歷史新高,銷量超89萬輛、在集團總銷量中的占比提升至35.4%。全集團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近22%,自主品牌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已提升至約58%。全集團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77.55%。
廣汽傳祺全年產銷超40萬輛,同比增長8.24%和12.12%,實現營收、利潤雙增長。廣汽埃安實現產銷50萬輛和4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2.84%和77.02%,銷量躋身國內新能源車前三。
廣汽集團表示,2024年將進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車及節能汽車的占比,快速響應市場變化,推進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產品全面新能源化、智聯化,優化產品矩陣,確保優質產品準確快速投放市場。
新車型方面,自主品牌計劃推出廣汽傳祺全新A級SUV、A級插電混合動力SUV、七座MPV,廣汽埃安五座純電SUV、A級純電轎車、昊鉑全新大六座純電SUV等全新及改款車型,力爭實現自主品牌銷量超100萬輛。
埃安Y Plus。
合資品牌面臨挑戰
自主品牌高歌猛進,廣汽集團旗下的合資品牌卻面臨較大挑戰。
財報顯示,2023年,廣汽本田銷量下滑13.66%至64.05萬輛;營收下滑18.75%至935.28億元。廣汽豐田的銷量下滑5.47%至95萬輛,營收下滑6.52%至1528.69億元。
對于廣本、廣豐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進程,馮興亞表示,合資方在電動化的投資非常大,在過渡期,廣汽集團作為中方股東,很愿意提供從技術研發到轉型升級的全方位支持,全力助推兩家企業走出“逆周期曲線”。全力支持合資品牌開發產品,加快向電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具體來說,豐田堅持多元化發展,正在積極強化智能化、電動化技術的本土研發。電動化方面多路徑發展,在HEV、PHEV、BEV、FCEV多個領域循序漸進。本田中國已宣布將全面進入電動化時代,計劃到2027年之前將在中國推出10款e:N品牌純電動車,其中導入廣汽本田的會有5款,廣汽本田2024年將推出純電品牌的第二款車型極湃2。”馮興亞說。
廣汽本田極湃2。
展望2024年,廣汽集團表示,面對電動化轉型較慢、國際化規模較小、新增量培育較慢等困難與挑戰,集團將努力挑戰銷量增長10%的目標,并力爭實現自主品牌銷量超100萬輛。
長遠來看,廣汽集團表示,將加快推動“萬億廣汽”發展藍圖落地,力爭到2030年實現產銷超475萬輛、營業收入(匯總口徑)1萬億、利稅1千億。
海外市場再提速
對于今后一段時期,海外市場將是廣汽集團重點關注領域。
馮興亞介紹,廣汽集團在2023年汽車出口實現7.58萬輛,同比增長近130%,其中自主品牌海外銷量5.5萬輛。完成41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布局,初步實現整車出口與當地化生產并行。我們在非洲、東南亞多個國家和地區已布局多家組裝廠,其中尼日利亞、突尼斯等地已實現首批車輛下線交付。
他同時指出,“出口乃至發展海外本地化生產將是未來中國汽車企業發展的重要增量,也是廣汽未來幾年重要發力方向。中國汽車出海將經歷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三個階段。此前廣汽在‘走出去’階段落后了,在現在的‘走進去’階段,我們要加快在海外建廠、進行零部件建設,努力迎頭趕上。”
2024年,廣汽海外銷售將著力打造沙特、俄羅斯、墨西哥等重點市場,計劃新進入孟加拉、埃塞俄比亞、新西蘭、芬蘭等10個國家。同時推進緬甸、馬來西亞、泰國等地投資建設海外工廠,加強本地化生產落地。
廣汽埃安泰國工廠一期計劃今年7月建成,未來將加快東南亞市場開拓步伐,構建針對海外車型的專屬開發體系,助力海外產品競爭力提升。
馮興亞表示,截至2023年年底,廣汽集團共有海外銷售網點236家,預計今年銷售網點新增200多家。今年將向海外市場導入14款自主品牌車型,挑戰2024年海外市場銷售超15萬輛的目標,到2030年的海外銷量目標為50萬輛。
廣汽回應車市價格戰
回顧2023年,“價格戰”是繞不開的關鍵詞。馮亞興在談及價格戰時表示:“價格戰回避不了,發起人不是我們,這是不可左右的事情。”
對于價格戰,馮興亞給出了三個觀點:“第一,價格是用來定位的,不是用來打仗的。第二,價值是用來打仗的。第三,成本是用來盈利的。”在他看來,長期打價格戰,就不利于打價值戰。“這樣一來,行業長期會走入到低價競爭的循環中,這并不是我們想走的道路。”
不過,既然無法避免價格戰,車企就必須積極應對。馮興亞表示,打價格戰時,必須迎頭痛擊,用更合理的產品設計、更先進的產品技術、更智能化的生產工藝等促使成本下降。同時需要開發新產品以及提供更好的服務來應對競爭,例如能源生態、智能網聯生態等。
本文鏈接:http://www.bbbearmall.com/news-521222.html廣汽2023年營收超1200億,凈利下降45%,總經理馮興亞:價格戰必須迎頭痛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