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開始降溫了。
近日,美國勞工部公布了最新的就業數據:美國4月非農就業人口環比增加17.5萬人,低于預期的24萬人,也大幅低于前值的30.3萬人。
報告還顯示,美國4月失業率為3.9%,高于預期的3.8%,處于2022年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而美國財長耶倫看重的U6失業率(包括總失業、邊緣勞動力和兼職勞動力)為7.4%,更是創下2021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圖源:社交媒體
4月的數據讓人大跌眼鏡,5月的數據看起來也沒有更好。
截至5月6日的一周,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為26.4萬人,和前一周修正后的人數相比增加了22000人。QI Research首席策略師丹妮爾·布斯告訴彭博社,5月才剛過去沒幾天,就業市場看起來還在惡化。
經濟學家大衛·羅森博格也擔心,接下來美國失業率可能會飆升至5%。
對于這組數據,日本經濟新聞認為,這或許意味著美國經濟正在出現減速跡象。《華爾街日報》也表示,美國的經濟增長已經放緩。
此前,美國商務部4月2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3月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增長1.6%,低于2.5%左右的市場預期,同時也較去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的增速4.9%和3.4%明顯放緩。
制造業狠狠裁員
在這波降溫的勢頭中,美國職場持續刮起裁員的風。
從2023年開始,硅谷和華爾街的一波波裁員潮已不是新聞了,但美國總統拜登承諾要振興的美國制造業,今年也在狠狠裁員。
克萊斯勒(Chrysler)的母公司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計劃在美國裁掉約400名工程、技術和軟件部門的員工,相當于總員工的2%。
在聲明中,斯特蘭蒂斯解釋道:“汽車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還有全球范圍內日益激烈的競爭壓力。因此我們將做出適當的結構性決策,以提高效率并優化成本結構。”
特斯拉也在美國啟動了新一輪的大規模裁員。4月27日的一份政府通知顯示,特斯拉已經通知當地政府,計劃在其位于內華達州的工廠裁員693人。而在4月早些時候,特斯拉還是表示,將在得克薩斯州和加利福尼亞州裁員6020人。
圖源:麥當勞官網
根據全球職業轉型及商務培訓公司Challenger, Gray&Christmas的數據,截至目前,今年美國共有32.2萬個工作崗位被宣布裁員,其中4月就有近6.5萬人被裁員。其中裁員最多的行業是汽車制造業,達到了14374人,同比增長了7885%。
消費者需求放緩和利率高企正在迫使美國的汽車商們削減支出,其它領域的制造業公司,如惠而浦(Whirlpool)、3M、約翰·迪爾(Deere&Co)、泰森食品等,也都相繼宣布裁員。迪爾公司表示,將在愛荷華州裁員150名工人,泰森食品則干脆關閉了一家豬肉加工廠,這導致約1200名工人失業。
而沒有裁員的工廠,則開始限制或取消招聘。比如美國刀片生產商Kondex的總裁約翰遜表示,他不會主動裁員,但是今年員工人數可能會因為其它方式減少5%。
其它裁員情況較多的行業還包括教育、媒體與新聞、醫療保健和科技業。
特別是在科技行業,自2023年年初開始,裁員的大風就一直沒有停過。進入2024年,幾家大廠的裁員風暴仍在繼續:2023年已經解雇了超過1.2萬名員工之后,谷歌在今年1月10日宣布在多個部門解雇1000名員工;游戲公司Riot Games1月22日宣布,計劃在全球裁員530人,約占其員工總數的11%;微軟公司1月26日宣布,在游戲部門裁減1900名員工。
面對各行各業的裁員潮,大宗商品分析師Andrea Lisi表示,在本輪經濟周期中,美國經濟的支柱——勞動力市場正處于危險之中。
刺激效果有限
美國政府曾對制造業寄予厚望。
2022年,拜登通過《芯片法案》等產業政策,旨在促進半導體、電動汽車和綠色技術以及其它行業的發展,將制造業重新帶回美國。
然而一年多過去了,拜登推出的政策成效看起來并不明顯。
自2022年年底以來,在美國每月新增的約25萬個各類就業崗位中,制造業只貢獻了2000個左右職位。今年2月份,工廠就業崗位只占美國就業人數的8.2%,降至歷史新低,較1979年峰值下降了13.8個百分點。
美國汽車工廠里的員工。(圖源:社交媒體)
對此,路透社表示,盡管現在的美國制造業在某些領域仍有亮點,例如政府投資的基礎設施項目,但總體來說,商品制造業的就業前景并不妙。美國供應管理協會的數據也顯示,美國制造業就業數據連續六個月萎縮了。
美國制造業聯盟主席斯科特?保羅警告說:“即使是創紀錄的國內投資也可能被貨幣政策、貨幣匯率和消費模式轉變等宏觀因素所淹沒,一旦停止投資,效果就會戛然而止。”
但是拜登政府并不這么認為。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的一名成員告訴路透社,想要看到立竿見影的成果還為時尚早。制造業投資大約需要6-8個季度才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工廠就業機會。隨著美聯儲采取降息舉措,預計今年晚些時候,更多就業機會將隨之而來。
可是,11月大選越來越近了,留給現任總統拜登調整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消費者不敢花錢
就業市場不理想,消費者也不敢花錢了。
一季度除了GDP增速在放緩,美國消費者支出增速也從之前的3.3%下滑至2.5%。
4月30日,美國會議委員會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消費者情緒指標從3月份向下修正的103.1下降至97。該數字已連續第三個月下降,且低于彭博調查中所有經濟學家的預期。這也是2022年中以來的最低點。
對于這種悲觀的情緒,標準普爾分析認為,因為通脹導致成本上漲,但是普通居民的收入卻未能跟上,人們的消費意愿和一年前相比已經下降了。
在另一份調查中,近半數受訪者計劃未來六個月內減少外出就餐以節省開支,其他人則表示將減少或取消在服裝和娛樂方面的支出。此外,汽車、房屋和電器的購買計劃也顯示出疲軟,度假的意愿同樣下降。
消費起不來,服務業也難以延續之前的紅火狀態。美國供應管理學會的數據顯示,4月份服務業活動在15個月來首次陷入萎縮區間。高盛的一份報告也顯示,就業、新訂單和商業活動分項指數均有下降。
商家們已經感受到這股悲觀的情緒。
星巴克財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北美同店銷售額下降了3%。卡夫亨氏公司也表示,來自餐廳等戶外場所的購買量正在減少。麥當勞CEO克里斯·坎普斯基則坦言,美國消費者都捂緊了錢包:“物價上漲,消費者們的日常支出增加,因此他們花的每一美元都更加挑剔,這給我們行業帶來了壓力。”
圖源:星巴克官網
就業不好、消費疲軟、通脹持續,種種跡象的出現,讓不少經濟學家認為,不能排除美國經濟硬著陸的可能。
花旗首席美國經濟學家安德魯·霍倫霍斯特預測,通脹和勞動力市場疲軟,足以讓美聯儲今年4次下調基準利率,遠遠超過華爾街預期的1~2次。“美國經濟正走向硬著陸,美聯儲降息將不足以拯救美國經濟。”
本文鏈接:http://www.bbbearmall.com/news-66523.html今年裁了32萬個崗位,美國人開始精打細算:“每花一塊錢都得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