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程書書
編輯?/ 朱? ?婷
運營?/ 小餅干
“一對夫婦做短劇每月進賬4億多”,想必大家最近應該都有刷到過這個話題。kk的朋友圈直接被刷屏,無論是否關注短劇這個行業的人,似乎都在討論。
這么多人都被這個話題刺激到了大腦皮層,除了是短劇再次刷新的暴利能力外,這個話題的命名方式也著實有點意思。
要知道大多普通人窮盡一生都無法賺夠四百萬,每月進賬4億多那更是癡人說夢,距離遙遠。而這個話題中的主語——一對夫婦,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聽到對于普通夫妻的稱呼,大眾化的描述無形中拉近了距離,讓人產生出“我是不是也能做成”的潛在心里。
事實上,這“一對夫婦”實為北京點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陳瑞卿和他的妻子何春虹,公司的董事、實際控制人。
稍微了解就會知道,這兩口子的公司根本就是流媒體大拿,此前在網文領域都差點干上市,2022年9月就開始正式開展短劇業務,截至2023年11月,全平臺累計注冊用戶數4億,月活躍用戶1.6億,還是短劇出海中的佼佼者。
按照這條熱搜話題的起名方式,那“張藝謀拍《二十一條》票房賺20個億”就可以說成是“七旬老漢自行拍電影賺了20個億”。正當kk驚嘆想出這么個吸睛標題時,才發覺這好像是從kk之前統計的100部大熱度短劇的名字中總結學來的取名路數。
簡單粗暴描述劇情,最好再加點“土味”設定
不同于一些電影、電視劇可能是劍走偏鋒,又或是追求藝術,起的片名內容不符或是表達得過于隱晦。例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何所冬暖何所夏涼》等過于意象化的表達,大多熱度高的短劇名字都是奔著說清劇情去的。
想想也是,電影、電視劇名字取朦朧了,還有明星可以吸引觀眾,且現在一些影視項目的宣發重點也不是內容而是明星。而短劇除了推流時的高能情節之外,也就只剩下劇名來吸引人。
可以看到,無論是春節檔強勢出圈、據說讓咪蒙收入過億(網聞,但咪蒙對此并未否認)的兩部短劇《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和《裴總每天都想父憑子貴》,還是去年屢次被提及的《閃婚后,總裁夫婦馬甲藏不住》《哎呀、皇后來打工》《桑總別虐了,夫人她要嫁人了》以及《厲總,你找錯夫人了》《她帶崽離開后厲總追瘋了》《歸來之豪門風云》《我回到十七歲的理由》《妻不可欺》......透過劇名,我們就能對劇情探知一二。
將統計的100部大熱度短劇劇名拆分來看,為了更加明確的概述劇情,大多劇名中都添加了人物謂稱,比如“總裁”“夫人”“千金”“丫環”“公主”“皇子”“皇后”“贅婿”“后媽”等等。稱呼上的注明,或明確人物關系,或交代了故事背景。
在這100部大熱度短劇劇名中,“總裁”、“夫人”這兩個字眼出現的頻率最高,多是“姓氏+總(裁)”的固定搭配(不得不說,短劇對于顧、傅、厲等常年居于百家姓幾十名開外的姓氏推廣真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可以看到,從網文到短劇,大眾對于霸道總裁的情節的熱情依舊不曾消退,而隨著短劇行業的繁華,數量的增加,新穎的人物設定也能成為“黑馬”。例如《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以及《大祭司她又美又颯》。而看過這兩部短劇就會發現,它們換湯不換藥,依舊是霸道總裁文的那套情節。
除了標注稱呼,為了將簡單的人物稱呼變的對觀眾更有吸引,大多短劇劇名還做了“土味”設定。比如未婚先育、先婚后愛、你追我逃、帶球跑,又或是咸魚翻身,總之就是那種可能出自生活之中,但卻又更具有戲劇沖突,甚至有點挑戰常理性。
千變萬化的兩性關系,始終如一的王者歸來
總結完整體起名規律后,我們可以再來看看更具象的劃分。
歸類這100部短劇,不難發現其中女性向的短劇占據了半壁江山(果真什么時候女性都是消費的主力),而這一眾女頻短劇圍繞的基本都是“兩性”這個統一的話題。
所有你想象的到或者想象不到的男女關系都在短劇演繹過愛恨情癡,然后從結果來看,最受觀眾歡迎的還是“婚姻”關系。更古至今,可能大多平凡女性追求的可能“兩性”關系就是婚姻。
但“婚姻”這個字眼畢竟太過單一,所以圍繞“婚姻”關系,短劇創作者們又從時間緯度、人物角色上來延展它的多樣性。
比如時間緯度上,甜蜜的新婚、虐戀的離婚,破鏡重圓的復婚,有的則是將這三個階段全部展示一番。此外,人物角色的變化同樣也讓“婚姻”關系推陳出新,例如《我居然閃婚了禁欲男神》《她帶崽離開后厲總追瘋了》《桑總別虐了,夫人她要嫁人了》等。
而從為數不多的男頻短劇中,我們驚奇的發現男人們對于“尊”“神”“贅婿”的執著。要說這三個詞似乎并不算是同一屬性,前兩個是強者的象征,而后者在當前的社會屬性中則是低能的類別。
“尊”“神”等詞的頻出可以理解,女性向往的是愛情,男性向往的強大。想要征服男性短劇觀眾,名字里自然少了描寫強大的字眼。像《戰神歸來》《霸道龍尊》,以及去年寫短劇就會被提到的《無雙》,強大的形容詞。
而“贅婿”這一路,走的則是身份反差線路,像《無敵龍婿》《贅婿之吉興高照》《贅婿無雙》等,通過劇名就可以知道,雖為贅婿,卻實力強大。如同女人鐘情于和霸道總裁的愛恨情仇,男人們癡迷于反轉打臉的快意人生。
看到這里,而你恰好又有過一段網文閱讀經歷,其實就不難發現,這些收獲觀看熱度的短劇和網文的命名方式上有著莫明的相似,連一些關鍵詞都十分統一。庸俗老套、簡單粗暴、土味十足,卻能擊中觀眾的渴求的內心。
當然,以上結論是根據100部熱門短劇歸納總結出來的大致相通性,但就像大家看到的那樣,眾多爆款也有著自己異與市場上的特殊性,所以做出短劇爆款也并非想象的那么簡單。
另一方面,縱然來到2024年短劇依然風頭正勁:不斷刷新著收益額度以及甚至還在今年的兩會中出現;但已經有不少從業人士對外表示:短劇并非如大家看到的那么賺錢。就拿文章一開始提到的咪蒙兩部爆款短劇收入過億,而據業內人士透露,可能是充值金額,減去投流成本,真正收入達不到這個金額。
如今的短劇市場看起來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然而并非人人都能從中掘金。還是那句話,短劇雖火,入局還是需謹慎。

遵循上文總結出的規律,kk也嘗試寫了份短劇故事梗概。
本文鏈接:http://www.bbbearmall.com/news-221101.html看完100部熱播短劇后,我開始寫起了短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