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消息,“遇事不決,DeepSeek”,儼然已經成了當下網民的眾生相。
隨著DeepSeek爆紅破圈,AI大模型的使用開始走向普及階段。以大家常見的寫文案為例,把要求喂給DeepSeek,分分鐘就能生成一篇“高質量”的文章,甚至連罵人它也能夠“貼心”代勞。
于是,便有了#有了DeepSeek學語文還有用嗎# 的話題熱搜。
@三聯生活周刊 發文稱,現在看到一篇規整的文章,越來越多的人都會發出“這不會是AI寫的吧?”這樣的疑問。
一個必須正視的現實是:要分辨一篇文章究竟是AI生成的,還是真人所寫的,正變得前所未有地困難。
兩年前,ChatGPT-4剛推出時,世人還是以一種混雜著好奇和逗趣的態度來看待這一新生事物的,對它的提問大抵就像那種“我來考考你”的逗小孩口吻,但現在,隨著更強大的DeepSeek出現,生成的文本更能以假亂真,驚嘆之余,憂慮和恐慌難免隨之蔓延。
事實上,很多人都覺得AI寫的比人都強,這無疑會對一般的公式化寫作產生沖擊。盡管AI所生成的文本只是“精致的平庸”,但大部分的寫作畢竟也就是這水平,甚至還有所不如。
一位大學文科教授承認,如果學生用AI來寫論文,他會難以甄別,感嘆“人文理想的黃昏”正在到來。
對此,文學評論家@斯庫里 表示,DS能寫詩了,寫得比絕大多數人都好。但跨越千年和我們對話的,依舊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OK,依舊是“大炮開兮轟他娘”的張宗昌。AI寫得再好,也是工具生成的,無意義的堆砌。
他認為,有能力的人,比方說網文作者,比方說動畫片導演……完全可以讓AI幫忙寫詩,來減少自己的工作量。
但如何指示AI,寫一首適合自己創造的角色口中能吟誦出來的詩,那又需要自己的能力來作為依托。
同樣一個問題,同一個人來問,用完全一致遣詞造句,AI給出的答案還不盡相同呢!更何況,如何設定問題,本來就有技巧。
小說作者@白飯如霜 則認為,不學語文你看都看不懂AI怎么用,用不好,也不明白AI生成的東西怎么回事。
無論如何贊美AI,都要牢記一點——沒有任何東西是AI創造的。是浩如煙海的人創造了一切:文字,畫面,聲音。而后AI捏合呈現。
就如圖書館——人不是圖書館,不可能成為圖書館。但圖書館是人建造的,里面的書,也是人一本一本寫成的。
“老祖宗早就回答過這個問題了: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摘自《文心雕龍·原道》) ”一位網友說道。
人的思想感情一旦產生,語言也就隨之而來;有了語言,文章也就自然形成了,這是自然的規律。
所以,寫文章的關鍵在于“心”,即有感而發。只有用心去寫,情感才能自然流露,文章才能有生命力。
本文鏈接:http://www.bbbearmall.com/news-133552.html網友熱議“有了DeepSeek學語文還有用嗎”:老祖宗早就回答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