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 ?婷
運營?/ 獅子座
遠離城市是種集體幻想,日復一日重復機械的生活后,人們總想逃離當下的無趣,跳躍到另一種場景與生活里。前提是,一定要遠,和當下不相關。比如,草原牧歌。
確實很遠。當kk從北京飛到烏蘭浩特義勒力特機場,再坐上大巴車,搖搖晃晃好幾個小時之后,來到了距離那個比較接近“城鎮”,有那么一點現代氣息的地方,已經100多公里遠了。
上一秒還在車上欣賞沿途的藍天白云、青青草原,和同行的小伙伴調侃:牛馬的歸宿是草原;下一秒一場大雨傾盆而下,頗有一副草原這個當家人要給遠方而來的我們一點顏色瞧瞧的既視感。不過,沒過一會兒,一道明晃晃的彩虹掛在天空,這是草原給初來乍到的我們的一點見面禮。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此行工作的地方,當kk打開手機搜索外賣,發現距離最近的一家竟然在300公里外。這是愛奇藝的新綜藝《燃燒的月亮》的拍攝地,位于興安盟·烏蘭毛都草原,一個連當地人也很少去的地方。
12個女生要在這里生活150天,和1800多只羊、上百頭牛,同大部分人一樣,她們帶著各種困境、情緒遠離城市來到心心念念的草原,從最開始的期待、新奇到極端草原天氣下的挑戰、生存,個體的城市逃離樣本、草原的兩面性以及一檔全女綜藝的表達,似乎都在這些天有了具象化。
探班當天,除了參觀12個女生組成的“月亮的家”,感受她們每天放牛牧羊時走過的路、爬過的山、一片片土豆、玉米地等等,我們還圍觀了她們發起的草原生活節。在此之前,12個女生做了許多宣傳工作,想讓更多人參與這場草原生活節,好讓這片遼闊的草原,多一些人氣兒。
一群拉馬頭琴的小朋友們從300公里外的市區坐車3個多小時而來,距離100來公里的鎮上的同鄉們、藝術家們也應邀前往,大家匯聚與此,一起感受蒙繡、騎馬、射擊等蒙古族文化。
熱鬧、自由、12個女生的美好,確實是kk在這里所感受到的,但這只因為我們更多是以游客身份身居此處。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12個女生(荊唱、王榮玉、陳如、譚秋爽、謝菲、周漩、王美涵、王思晗、張歆夢、劉芯羽、吳玉曉、吳都都)要在這片荒無人煙的地方生活/生存150天,要種地、要照顧牛馬的生活,有人后悔嗎?困難與美好當真并存嗎?kk決定與其中一位女生——張歆夢,認真聊一聊她的草原生活。
一、困惑與轉機
來到烏蘭毛都草原之前,00年出生的張歆夢,主業是模特,同時在一家買手店做兼職,走得是光鮮亮麗的時尚路子。似乎女生真正的人生是從反叛開始的,張歆夢和大部分女生一樣,在人生方向的選擇上,有了自己第一次徹底的反叛。
她選擇做模特。進入大學后,張歆夢通過模特訓練營結識了師傅傅正剛,走上了自己的時尚道路。但就像所有東亞家庭的縮影,張歆夢的父親掌握家里的經濟大權,是負責掙錢的人,他不支持張歆夢的模特夢,于是在訓練營之前,毅然決然地斷掉了張歆夢的經濟支持。
反叛是獨立的前奏,沒有父親的支持,張歆夢也不打算就此放棄做模特。她把母親接到自己身邊,在學校附近租了個房子,靠著模特接到的工作,獨自支付了學費、生活費、房租,甚至負擔起了媽媽心臟病復發治療所需的醫藥費。
即便看上去她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還算不錯,但離開家庭經濟模式的支持,張歆夢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有著嚴重的金錢焦慮,伴隨而來還有所謂的“行業病”帶給張歆夢的困惑。“我一方面很喜歡拍照的感覺,一方面又很痛恨自己要拼命地去節食,和食物搞不好關系,好像這個行業大家只會評判你的外表,他們總覺得模特就是把衣服穿上,然后閉嘴的那個人。”
張歆夢說那個時候的自己,瘦的非常不開心。直到2020年,疫情導致上海封城,不穩定的工作來源、房租帶來的金錢焦慮、以及模特行業本身的變動都讓張歆夢開始思考自己未來應該走向哪里。?
有些人生的轉折,是發生在自己嘗試撥動方向盤的那刻,又或者說,正是因為想法轉變了,才有了新的轉機。
張歆夢的草原之行,恰好是這個開頭。彼時剛從金錢焦慮里短暫脫身的她,正把自己的職業方向從高端時尚的歐洲轉向東南亞,去了新加坡和泰國。很平凡的一天,她在抖音上刷到了《燃燒的月亮》的節目招募宣傳。
只帶了平板電腦的她甚至找了在國內生活的弟弟幫忙編輯文檔投郵箱,在泰國接到節目組面試邀請的時候還總疑心是不是電詐。經歷了投稿、電話、視頻、線下多輪面試后,張歆夢被節目組安排去了一家位于南京的農家干農活,進行最后的試拍。
在給當地爺爺奶奶干活的時候,爺爺好心同她說道:“讓你們12個沒有經驗的女生放牛,怎么掙錢啊?小張,你要跟家長好好商量商量啊,別遇到詐騙了?”
最初報名節目,張歆夢也是抱著試一試、闖一闖的態度。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篩選面試,她發現,跟她對接的工作人員都是女性,面試時提出的問題不會讓人感到冒犯,只帶著單純的好奇。她模仿起作為模特去面試時,別人上下打量她的場景,表情熟練的可怕。
去草原之前,她還需要說服媽媽,讓她安心。“我就是去錄一個12個女生在草原放牛的節目。也許呢,這個節目也可以為我的模特生涯帶來一些轉機。”
幾輪面試接觸下來,張歆夢對節目組的信任多了不少。分享一個看到的細節,草原生活節上,張歆夢作為秀導站在臺上,一群坐在我身后的工作人員,熱情地為她、為其她女生們加油打氣,他們喊得很大聲。草原的夜晚很冷,但臺上臺下的人們,熱情格外高漲。
二、“想過一下好好吃飯的生活”
《燃燒的月亮》是一群女生,想把另一群女生在大自然里生活的故事拍出來的節目。探班群訪時,總導演陳娟有分享到,起初也有想過讓女生們去江南織布,但內心總有一種反抗,“憑什么非要男耕地來女織布?”
就像張歆夢感受到的,這個節目并不想去呈現什么樣的女性困境或者處境,而是僅僅把真實還原出來。而對張歆夢說,想來《燃燒的月亮》的初衷僅僅只是想過一下好好吃飯的生活。
吃飯指的是一日三餐式的家常菜大米飯,從感受上來說是“好好的吃飯,正常的咀嚼,吃完了沒有負罪感”。模特被尺碼的要求束縛,有著極強的身材管理要求,一直以來張歆夢保持著一種長期節食的不規律飲食生活,吃得少了想的就多,每天她會在腦海里幻想無數種甜食,同時對抗著食欲。
而在草原上,她說自己過著一種腳踏實地,那種每天認真吃著大米飯的樸實生活。她不再輕易過敏,不再容易生病,也不再每天想著各種各樣的零食甜點,食欲穩定了很多。
草原對張歆夢的改變不止如此。
來草原一個月,當她一個人開著犁地機,整整齊齊完成了自家門口青貯地的開墾,有了新技能傍身的安心的同時,她也逐漸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職業方向。
技能是種底氣。張歆夢還在這里學會了刮膩子、開拖拉機,甚至還學會了搞電焊。像是張歆夢光鮮亮麗時尚人生的反面,她在這些腳踏實地的傍身技能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在這里學種地,學習牧民放牛羊這件事同人要吃飯一樣,有種市場穩定極了的安心。”
kk跟張歆夢對話的那天,已經是她們來草原的第111天了,這段旅程開始進入倒計時。
田園生活也并不完全風平浪靜,在勞動的過程中,張歆夢不小心受傷了兩次,全都正好傷到臉。
第一次是從馬上摔下來,第二次是不小心被鋼絲崩到了眼睛,受傷的一瞬間她第一反應是自己瞎了,一抬頭看到了滿臉血,她情緒崩潰,導演也嚇到了,最后連夜飛回北京用美容線縫合。
好在這些都只是小小的插曲。
我們聊到這段旅程對她帶來最大的改變,她說:“我學會降低了對生活的期許,不再設想一個宏大的主題,反而收獲了輕松,完成了許多自己以往想不到的事,得到了意想之外的收獲。”
她還記得來到草原的第一天,她剛剛認識其她11個新朋友,翻上院墻,看著眼前的風景,忍不住落淚。她感動于新的遇見,想同自己的家人們分享,她又一次通過自己的努力,看到了這個世界更美好的地方。“以前總感覺自己在天上飄著,來到這里后,體感離天空更近,但我其實更貼地了。”
三、草原的另一面
《燃燒的月亮》像是當代年輕人曠野夢的一次實際落地。
人生是曠野早就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無數想要逃離城市感受自由的年輕人的出行標題。似乎在沒有天花板的地方,人們能更加感知活著的瞬間。
不過,當你真正處于四面八方都毫無遮擋的草原上,也僅僅只是草原生活的一瞥。在kk剛到烏蘭毛都草原上時,就像在社交平臺刷到的所有草原視頻一樣,感受到了遼闊與自由,好像呼吸都暢快了。?
但很快就見識了草原的另一面:多變的天氣,不那么好掌握的畜牧業。城市牛馬們向往的田園牧歌背后,節目《燃燒的月亮》中,12個女生勞動的辛苦是實實在在的。
比如剪羊毛,12個女生,需要給1735只羊剪羊毛,一周內需要完成700只小羊,剩下的1000只大羊要在第二周完成。什么概念呢?分到一個人身上的任務是,早上五六點起床,開始馬不停蹄的剪,中午回來吃個飯,帶著一身的“羊”味,坐在一個并不干凈的角落里瞇半個小時,然后下午繼續,直到吃晚飯。
先撐不住的并不是人,而是羊,羊如果一直呆在羊圈里就會掉膘。吃過晚飯后,羊可以休息了,但人不能,人還要進行一些維護羊圈的工作,比如修柵欄,一直到深夜。
跟朝九晚五的工作不同,依靠大自然而生就需要跟時間賽跑——比如,為9月賣羊而修的羊圈,就要趕9月之前的工期,需要在9月前完成132扇門;而在秋季之前的儲草,則需要15天之內儲備牛羊整個冬季的食物,不然有可能面臨牛羊沒飯吃的情況,兌換成勞動就是,每天都是割不完的草,放不完的牛羊。
這樣一通體力活干下來,精神自由并不見得比肉體自由珍貴,甚至看上去田園牛馬也并不比城市牛馬自由到哪去。張歆夢的想法再次發生了變化:“肉體自由城市的牛馬還要互相承擔負面情緒帶來的精神傷害,但田園牛馬是單向的,你無法跟真正的牛和馬們互相傷害(笑)。”她說關于自由,不是說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而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做。
你看,草原也不止美好的一面吶,生活在這片草原,掌握畜牧業無疑是生存下去的重要保障。
四、“月亮”自己會發光
月亮應該如何燃燒?
就像前文所說,《燃燒的月亮》是一檔女性含量格外高的節目,在播出前,全女嘉賓的配置搭配種田向,部分話題和標簽是《燃燒的話題》避免不了的。
對比?質疑?不如先看看節目里這12個女生的表現吧。《燃燒的月亮》選擇紀錄片形式的拍攝手法,總導演陳娟表示,這樣是為了真實呈現12個女生在這里的一切。她們想要展示田園牧歌生活“牛馬”的一面,也呈現12個女生在巨大的體力勞動生活里,真實的樣貌。
真實無疑是可貴的。在當代“月亮與六便士”的矛盾里,每個人都希望能夠追求高掛于空中的月亮,或者說,有能夠追逐月亮的勇氣,但月亮本身卻是無法發光的。
就像大家對“田園牧歌”的追求,更多還是建立在對另一種生活的美好幻想上,而《燃燒的月亮》的出現,某種程度上是一邊體現美好,一邊又打破這種幻想。
當下人人討論的女性困境。而真實情況是,女性困境并不是某一種具體的問題,而是身為女性在當下環境中所面臨的一種處境。
這恰恰是《燃燒的月亮》這個節目很奇妙的地方。她僅僅選擇呈現,選擇讓觀眾去看,去看女性更多的可能性,去看那些女性看似不擅長的體力勞動,由女性去完成效果如何?答案是,并不存在擅長不擅長的問題,只有新手與老手的區別。離開草原那天,負責給劇組開車的司機師傅在送我們去機場的路上突然說道:“她們(12個女生)蠻厲害的,能在這里就這樣生活150天,做那么事情,以后沒有什么事可以難倒她們了。”。
張歆夢在自己的VLOG里,對26歲生下自己的媽媽說了這樣一句話:“不要因為我是女生而擔心落淚”。原因是媽媽曾經跟她分享過,生育她時流淚的故事,倒不是因為她是個女生,而是單純因為太痛了,害怕作為女生出生的她,以后也要經歷這種痛苦。
在張歆夢看來,她已經在努力讓自己的人生擁有選擇更多可能的權利,這本身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對話接近尾聲的時候,我問她還會繼續當模特嗎?對于最初的那個她自己拋出的問題“如果不靠xs討生活的話,你還能靠什么?”,是否有了一個階段性的答案。
張歆夢停頓了一會兒說:“可能未來我不減肥,我就以一個健康的身體狀態站在秀場上,希望能讓更多的人感覺到,哪怕是普通身材、微胖身材、超胖身材都能夠穿上好看的衣服呢。所謂行業規則咱也不知道是誰制定的,什么必須瘦到xs,什么22歲就過了模特行業的黃金期,劉雯到現在都很美都是黃金期呀!所以,我覺得規則也是可以打破的吧。總之,以后會更生動地生存下去,比如展示自己有趣的大腦和靈魂(哈哈哈哈)。”
對話結束時已是凌晨兩點過了,一行人走出屋子抬頭便望見了一片星空,很美很震撼,再望遠一點是一輪彎彎的月亮。彼時,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這12個女生,她們和所有女性一樣,都在找那個“燃燒的月亮”,以任何一種方式讓自己發光發亮。
最后分享一段kk此前讀到的一段話,與閱讀此文的你們共勉:“月亮是夜晚的傷口,月亮是另一團火焰,月亮在雙耳之間引起微弱的潮汐,月亮是隱喻也是修辭,在無數次凝望里,月亮以一片金黃的光輝,穿越時間,帶來明亮時刻。”
本文鏈接:http://www.bbbearmall.com/news-226318.html一個女孩決定逃離上海,去草原冒險生活15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