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大力
編輯?/ 阿? ?筆
運營?/ 小餅干
《狐妖小紅娘月紅篇》的播出情況不太樂觀。
講個kk觀察到的事。比起一部劇的導演編劇等,制片人王一栩也是恒星引力創始人可是要有名有姓得多。
興許是因為有了去年《七時吉祥》的網絡反噬經驗,在今年《狐妖小紅娘月紅篇》開播前以及開播發布會當天,王一栩都極為低調,僅在那場盛大的發布會最后上臺合影。而在發布會后也就是《狐妖小紅娘月紅篇》開播當天該劇站內熱度值創下紀錄后,王一栩再次發聲并沖上熱搜。隨后,熱度值和數據出現疲軟,他也就沒再繼續活躍了。(微博更新停在5月24日)
某種程度上來看,王一栩的活躍路徑和《狐妖小紅娘月紅篇》的播出情況很相似。
如今,《狐妖小紅娘月紅篇》播至26集(一共36集)。回看該劇開播時的“黑紅”路線,兩極化的口碑評價還一度撐起討論聲量,無聊、兒童劇、中老年古偶等風評幾乎堪比當年《有翡》的反向營銷,給觀眾一種“不親自審判就跟不上熱議話題”的緊迫感,成功勾起大伙兒這劇“到底能有多差”的好奇心。
哦豁,現在是觀眾直接不給眼色,大有一副“連著恒星一起抬走吧,已經累了”的架勢。
這很不對勁。畢竟不論從其IP知名度、主演國民度和制作班底的話題度來看,《狐妖小紅娘月紅篇》都不至于此。
比“面子”問題更值得關注和商榷的是“里子”問題:高開低走,說明觀眾抱著高期待前來,卻被內容趕客,翻車也有必要搞清楚折在哪;輸贏之外,《狐妖小紅娘月紅篇》之于行業,是否還有值得被看到的經驗留存?
一、長劇集需要情節和邏輯,懂?
拋開那些花邊新聞和每天長在瓜田里的猹,對于“沉默的大多數”觀眾而言,愿意花時間追長劇集的動力還在于內容本身:故事好看,演員過得去就行,古裝再添一條,特效別太五毛。
就這么點事,《狐妖小紅娘月紅篇》踩了兩個坑:情節短劇化,視效兒童化。本來走浪漫唯美路線的女頻漫畫破次元結果變成了真人動畫片,還是中年版,這能不來氣么。
《狐妖小紅娘月紅篇》除了涂山紅紅和東方月初這對主故事線上的cp,還有涂山雅雅和傲來國三少這對cp,以及御妖國情緣、千顏情緣、尾生情緣三個副本。奈何涂山紅紅和東方月初這對主cp實在太搶眼和集火,暴露的敘事短板也過多。
首先是“養成系”的姐狗感變味了。東方月初葛優躺在樹上評價涂山紅紅仙顏未改那段油膩到能炒一年菜,男凝和爹味已經連龔俊這種純欲型奶狗都救不回,背德感0,年下感0,小媽文學爽感0,kk只想一平底鍋掄過去,把東方月初從樹上打下來讓他站直了好好跟養母說話。
其次是缺乏情緒的鋪墊和起承轉合。長劇集和短劇的區別在于過場戲賦予的遞進感,志怪世界驚奇的世界觀設定也不能成為省略過程直接告知觀眾“愛就愛了”“散就散了”的理由。東方月初為了找母子符的解除方法和御妖國公主假意成親,原始的動機其實是有張力的,暫時放下個人情感而成就大我(愛與和平什么的……),結果卻變成了東方月初向涂山紅紅一頓輸出我對你而言算什么,kk目瞪口呆看媽寶撒嬌。
退一萬步,如果換一個人妖相戀蕩平四海八荒的愛情故事,這些敘事的短板或者可以看作是套路慣性產生的“小瑕疵”,甚至是可以容許和諒解的。《狐妖小紅娘月紅篇》之所以變得難以忍受,是因為這部劇幾乎延續了恒星引力長期以來被詬病的敘事問題:沒邏輯、不連貫。
起初,在kk看來,同樣的問題在同一個創作團隊中延續,并非創作能力所限,而是創作態度的偏移,在自詡找到流量密碼后不假思索地進行復制堆疊,而對原本存在卻被掩蓋過去的問題不加以提升改進,是創作上的偷懶和不負責任。
kk也是怎么都沒想到,在恒星引力的時間軸上,《蒼蘭訣》《七時吉祥》《狐妖小紅娘》系列篇幾乎不存在什么先后順序,而是從一開始就走的是“廣撒網,爆一個算一個”的盲盒策略。咱就是說合著當年《蒼蘭訣》的爆純純成了個大意外,《七時吉祥》和《狐妖小紅娘月紅篇》才算是真實常態?
二、理討:什么是“東方美學”
《狐妖小紅娘月紅篇》第二個大的問題出在視效上,這個問題分兩個維度討論,先說趕客的地方,再論行業價值。
不知從何時起,行業涉及古裝必談“東方美學”已成基操,以此標榜創作者的文化自信和自覺意識。恒星引力一度被視作古偶“全村的希望”,因為它幾乎兼具曾經紅極一時的兩家古偶創作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幕后班底源自老唐人,而在內容把控上,雖不像周易擁有原創力驚人的編劇團隊,但是頭部IP不缺,意味著內容的來源有保證,也有品控。
該說不說的,恒星引力也確憑一己之力把古偶從“喪葬風”拉了回來,誰能想到21世紀第二個十年,全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背景下,一堆觀眾還會為古裝從黑白電視機年代重回彩色而老淚縱橫呢……
恒星引力在《蒼蘭訣》時期對“東方美學”的理念拆解還是足夠到位的。全劇以“水”為創世基石,創造出水云天、蒼鹽海、云夢澤三個風格不一且極具想象力的敘事空間,且不同的景觀風貌與傳統文化想象中的大眾認知緊密結合。
比如水云天是清明高遠的,突出仙界的自由靈動;蒼鹽海是神秘富麗的,古絲綢之路的景觀大抵如此;云夢澤繁華熱鬧,盛世煙火升平也能給人一種現世美好的代入感。?
到了《狐妖小紅娘月紅篇》,暫且拋開“苦情樹”的世界觀設定被大刀闊斧改個徹底不談,其通篇氣質透著一種“貨不對版”的迷離割裂:美則美矣,卻缺乏“志怪”的風骨,唯美浪漫的畫風很難和光怪陸離的志怪世界畫上等號。
《山海經》也好,《聊齋志異》也罷,其中描繪的上古神獸和妖魔鬼怪不盡是“美”,還有猙獰和丑陋,甚至是可怖的,其中飽含古人對于未知世界的恐懼、探索和想象,但到了我們的古裝仙俠或奇幻劇里,六界空前實現大一統。單看他們原型人畜無害想綁回家當寵物的樣子,就已經開始不對勁了。彩云或者鯨落,還有那些被蒙上一層高糊濾鏡的神器、法物,怎么看都像流行于90后小學初中階段的唯美壁紙,只不過那時候沒有造出像現在一樣高概念的新詞而已。
還得接著說但是。動輒美學主張和非遺傳統,矯枉過正的強行價值輸出對于真正的非遺傳承來說難有真正意義上的普及或弘揚,動不動就把非遺拉出來遛遛的行為或許還會遭到觀眾因同質化而產生的抵觸和反噬情緒。
平心而論,作為首個將XR虛擬拍攝技術應用在長劇集制作上的《狐妖小紅娘月紅篇》,在創制技術革新的維度還是產生了不小的積極影響,令人振奮的不止在于行業補白或者技術升格,而是這項從大制作開始“實驗”“試錯”的“工業革命”,其積累下的數字資產,把價格打下來,將成熟度提上去,最終能夠惠及到更多中小體量的內容和創作者團隊,令整個行業都能夠吃到技術提升和普及帶來的紅利。
舉個簡單的例子,現代劇也需要特效,比如窗外的場景、車窗外的場景,如果能夠通過虛拍技術實現,是否就意味著未來我們可以看到更多貼近生活的“景中景”,而不是放眼望去滿眼幾乎都是已成為大城市代名詞的“大褲衩”或者“東方明珠”?
又或者,對于更窮卻也追求品質的10分鐘、1分鐘微短劇創作者來說,是否也能夢一下“花小錢辦大事”了?
我們不回避恒星引力《狐妖小紅娘月紅篇》在文本內容上暴露的問題,同時也應當肯定創作者在模式探索、技術探索和創新探索上起到的積極作用。內容生產歸根結底和流水線生產產品不同,總要有一些游離在評價體系外的風險探索,試錯著試錯著,沒準兒就找到一個點或一個面的成功突破。
也由衷希望吧,恒星引力守好自己的招牌,把古偶賽道這份“全村的希望”能延續下去,試錯不怕,怕的是盲目自信帶來的膨脹反噬。畢竟,“狐妖”不是一錘子買賣,女頻國民IP的漫改前途,可是都壓在《狐妖小紅娘》上了。
本文鏈接:http://www.bbbearmall.com/news-223914.html恒星引力,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