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晚上,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教節目中心出品,盧釗凱導演的現實題材紀錄片《馬背之上》作為2024新鮮提案·黎里真實影像大會“新鮮放映”環節的作品在蘇州黎里古鎮梨花廳展映。
紀錄片《馬背之上》通過生動的鏡頭語言和深刻的敘事手法,展現了馬與人類之間深厚的情感紐帶和共生關系,以及在現代文明沖擊下對傳統生活方式的影響和反思。與馬為伴的療愈希望,與馬共舞的生活追求,與馬分隔的現實困境,影片意在通過人與馬三種關系的客觀記錄和并置呈現,描摹出追求健康、活力、幸福的當代人群像。
在五年的跟蹤拍攝中,攝制組追隨三組主人公成長和遷徙的腳步,積累了近四百小時的4K視頻素材,在城市、草原、海邊三個時空的平行交織中,記錄“馬”在不同主人公生活中的不同角色,以及“馬”給他們帶來的影響和改變,真實反映他們的生命歷程和生活變故。
展映現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教節目中心法制節目部副主任、主創盧釗凱導演攜其創作團隊與在場觀眾進行了互動,對他們的創作初衷及拍攝過程中的心得體會進行了分享。《馬背之上》主創盧釗凱導演說道:“我自身認識世界的路徑是從草原到城市,草原文化的馬背傳統,強烈的情感驅使我們用攝影機去發現、記錄、追尋。”《馬背之上》制片人、執行導演唐瑭談及故事主人公的選擇時表示,他們在鏡頭內外始終如一的真實感,讓自己覺得這份選擇具有“樣本的意義”;《馬背之上》策劃、執行導演馬文焱則表示,影片作為一部社會現實題材的作品,創作初衷和關注點更多的是在人身上,但在拍攝過程中發現馬身上所傳達出的訊息及其與人的交流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這也對影片最終的呈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在映后交流環節,眾多業界、學界的專業人士及現場觀眾對《馬背之上》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們認為,這部作品是“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一理念的真實寫照,不僅在藝術性上達到了高標準,也完美契合了本次大會“多元共生”的主題。
這部片子的題材選取體現了創作者獨特的觀察和思考,關照人、人與馬、人與自然,在多元化的紀錄片市場中顯得獨樹一幟,獨具匠心。——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教授張雅欣
《馬背之上》表達出獨特的藝術風格,使蘊含的精神主題在莊重沉郁的散文化敘事中展開,得到完整的表達。一一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李洋
這個片子是人馬同構互為鏡像的。他們拍了五年,其實我覺得在里面看到了中國人五千年的文化進化。影片的質感和聲音的詮釋非常打動人,那種精神層面的自由奔騰的感覺一直在。我的內心被打動,感受到了內心被震撼的那種信息。——國家一級導演許繼鋒
看到冬天里那一組大雪中馬的鏡頭,我想到了好幾個詞:壯美、凄美、婉約之美。總體情緒特別復雜,那是我見過的所有拍馬的片子里面最讓我感動的一組鏡頭。這部片子也讓我看到了很多我沒有見識過的圖景、場景和細節,這些都是很寶貴的東西。影片結尾的一句話:“它是一匹馬,它想成為馬本身的樣子”,我翻譯一下,“我是一個人,我想活出個人樣”。其實我認為這句話是看整個片子的體驗。——湖南廣播電視臺愛晚頻道副總監黃彩良
首先對創作團隊表示敬意,因為在這樣一個快速喧囂的時代,你們能夠花五年的時間慢慢地跟拍這樣一個題材,去探討馬的境遇和人的內心,我覺得這非常不容易。這個題材非常新穎,講了人和動物的故事、人與自然的故事,從對立到和諧,到超越。這個片子以后也有可以做成國際版,進行國際傳播。——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副主任、紀實人文頻道副總監朱曉茜
作為普通觀眾,我覺得這個片子拍得非常成功,給我很大的觸動。這部片子有很深刻的生命涵義,也因此具有鮮活生命的感染力。我認為探討的不僅僅是關于人和馬的關系,還有人和人的關系,甚至是自己和自己的關系。我不是做傳播的,我非常敬佩導演和從事傳播的專家們,我認為傳播以共鳴為主旨,與可以引起社會共鳴和完成正確價值的傳播相比,技巧和所謂的高級感沒那么重要。——觀眾
這不僅是一場紀實影像的鑒賞會,更是一次思想火花的碰撞,在業內外人士對影片不同視角的解讀中,我們也看到了紀實影像從創作到熒幕呈現的N種新可能!最后,影片主創盧釗凱導演還和多位嘉賓及現場觀眾一同接受了映后采訪。
紀錄片《馬背之上》在2024 FreshPitch“新鮮放映”環節的成功展映,不僅是對中國紀錄片高質量發展之路的一次積極探索,也是對新時代紀錄片創作人才的一次重要肯定。此外,《馬背之上》的電視片版本將于5月22日晚22:58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會與法頻道(CCTV-12)播出。未來,《馬背之上》將踏上更廣闊的旅程,帶著馬背上的中國故事走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本文鏈接:http://www.bbbearmall.com/news-223341.html首發!紀錄片《馬背之上》在 2024 FreshPitch “新鮮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