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母女情感真人秀《是女兒是媽媽》正在芒果TV熱播,節目邀請王珞丹與謝紅武,歐陽妮妮、歐陽娜娜、歐陽娣娣與傅娟,陶昕然與陶躍娣,趙小棠與岳彩晶四組處于不同人生階段、相處模式不同的母女,開啟一場同游旅居,在真實松弛的家庭相處中展開代際情感交流,達成與對方及自己的理解與認同,探索新時代家庭相處方式,洞見兩代女性的差異與魅力。
談及創作初衷,節目組表示:“這四組母女樣本基本涵蓋了中國母女關系的共性和特點,希望通過這場攜手探尋的旅居,帶大家看到多元的母女關系,思考生活中可借鑒的家庭相處模式和方法,打造可供公眾借鑒的母女溝通手冊。”
近日,《是女兒是媽媽》看片會舉行,四組母女嘉賓與媒體分享了錄制感受和各自對于母女關系的思考。
候鳥型母女犧牲大,傅娟表示“要找回自己”
節目中,歐陽妮妮、歐陽娜娜、歐陽娣娣三姐妹與母親傅娟堪稱“候鳥型母女”的典型代表。
這組家庭,來自中國臺灣,強調母親無私奉獻的傳統東亞家庭價值觀,是這組母女關系的核心。節目里,傅娟回憶起自己的媽媽于榮桂,在她印象里,媽媽總是給人一種“沒有名字”的感覺,因為于榮桂總是把所有人的重要性排在自己的前面,而媽媽的人生,就像是一位時刻為主角服務的“臨時演員”。
這樣耳濡目染的經歷,塑造了傅娟“我要做我媽媽一樣的媽媽”的母親定位。因此,傅娟在母女關系中,始終是一個不求回報的奉獻者角色,她與三個女兒的“候鳥式”家庭關鍵詞是“愛”與“平衡”,不同時期給予女兒不同的陪伴,讓每個人都感受到平衡的愛。
面對媒體采訪,傅娟坦言:“當我做媽媽的時候,我是忘記了自己的。當節目組找上我,要求跟我見面的時候,我5點多就起床了,我心里突然跑出來4個字——‘粉墨登場’。我太久沒有做過藝人工作了,所以當天化妝時,我心里有非常多的不安和碎碎念。”
曾經是資深演員的傅娟透露,現在三個女兒各自有自己經營的事業,所以一家人已經很久沒有辦法朝夕相處:“我覺得這個節目讓我重新回到女兒們小的時候,當然也重新想起我自己的少女時代。”傅娟坦言,“在過去的時刻里,身為媽媽的我常常忘了自己,但是如今女兒們已經長大了,現在我要把自己找回來,這是我來參加這個節目的意義。”
破冰型母女不缺愛,陶昕然坦言“沒有遺憾”
因在《甄嬛傳》中飾演“安陵容”一角,而被公眾所知的陶昕然與媽媽陶躍娣堪稱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式母女”——媽媽陶躍娣退休前是一名認真負責的人民教師,陶昕然則走上了一條迥異于教師的職業之路——演員。
如今,陶昕然既是女兒,也是媽媽,她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何陶。
于是,大到對孩子的教育理念,小到駕駛車輛時的快慢節奏,都能成為陶昕然與陶躍娣產生矛盾的燃點。“沖突”在二人之間,從來都不是點心,而是主菜。成長在“棍棒教育”下的陶昕然,拼盡全力希望何陶的成長能夠不再有那么多的痛點體驗,但原生家庭的烙印很難被輕易抹去。
不過,盡管沖突不斷,母女之間的深厚情感依然毋庸置疑。陶昕然在受訪時表示,自己上節目的初衷,就是想借錄制的機會,拋開日常瑣碎的束縛,帶媽媽深度旅游一次。而媽媽陶躍娣上節目最大的負擔則在于“是否會因說錯話而給女兒帶來不良影響”。
當談到母女關系時,陶躍娣表示自己的原則是:“當女兒需要我的時候,我會盡自己所能去協助她。當女兒不需要我的時候,我會努力找回自己、關愛好自己,過好自己的老年生活,讓自己的身體健健康康,不讓孩子們操心。”
盡管在談及“兒時因考試分數而挨打”時一度激動落淚,陶昕然仍覺得自己的母女關系沒有遺憾:“我想要做的事情都會去做,做不到的事情就樂觀地把它忘掉,所以我沒有遺憾。”
試探型母女各有主張,王珞丹母親反對不婚不育
相比于陶昕然與陶躍娣之間的瑣碎沖突,王珞丹與母親謝紅武之間存在著“核心矛盾”——王珞丹認為婚育并非人生必選項,她對于是否步入婚姻有著自己的主張。而這在媽媽謝紅武看來“不符合中國傳統”,她的內心與絕大多數中國父母一樣,存在一個極難撼動的信條——子女的不婚不育,恰似一個如鯁在喉的原罪。催婚催生的意愿如此迫切,讓謝紅武在王珞丹的生日當天,面對眾多鏡頭依然舊話重提。
年輕一代愈來愈獨立的自我意識,與長輩極力捍衛的傳統價值觀之間的長久拉鋸,讓王珞丹與母親謝紅武對母女關系的定義也各不相同,在媽媽的眼中兩人“是朋友是閨蜜”,而女兒王珞丹的視角里兩人則“偶爾批判,始終對立,期待未知”。
謝紅武認為,“做媽媽和做自己,無法平衡,我只能做好媽媽”,她對女兒的要求也極其樸素:“早點睡覺,少吃外賣,多喝點水。”
王珞丹則坦言希望母親珍惜眼前、珍惜當下,減少憂慮:“其實我不是一個特別善于表達的人,平常接到真人秀邀約我都會后退一步,但面對《是女兒是媽媽》的邀約我沒有一點猶豫。我帶媽媽來這個節目,就是希望她能珍惜眼前,珍惜當下。同時,節目組邀約的四組母女里,沒有一個媽媽是完美的,也沒有一個女兒是完美的,我們都活在對彼此的期待里,這些期待不會都被滿足,但是那又怎么樣呢?我們彼此愛著對方。”
半熟型母女不完美,趙小棠自認“母女雙方不夠熟”
生于1997年的趙小棠與媽媽岳彩晶則是半熟型母女的代表。這對最年輕的母女折射的是中國經濟經歷高速發展、中國社會的物質消費逐漸走向豐裕后,時代對母女關系施加的新變化:關系似閨蜜,能玩到一起,少了許多價值觀層面的交鋒,多了不少碎嘴式的快樂。節目播出后,這種“減負”過后的母女關系,讓不少年輕觀眾表示“有共鳴”,也令許多觀眾表示“我好酸”“羨慕哭了”。
采訪中,岳彩晶坦言,自己和女兒是如同姐妹一般的相處關系:“女兒真的很保護我,可能是我性格的原因,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她比我更強大。”
趙小棠則分析了姐妹相處的利弊:“有時候我會有點模糊掉母女間的分寸感,媽媽畢竟還是媽媽,有些話說得有些過分的時候,她依舊是會傷心會難過的,覺得我不尊重她,盡管我的本意不是如此。”
不過,在快樂的表層下,依然可見“半熟型”母女關系里隱匿的沖突——趙小棠坦言和媽媽表面熟絡,其實內心了解并不多。
趙小棠還分享了小時候因常常缺少父母的陪伴,自己成長為依賴型焦慮人格,她也希望這趟旅程能真正增進兩人內心的了解與理解。
岳彩晶也承認自己在很年輕時就當上了媽媽,因而缺少對母女關系的思考:“原來只是天然地覺得應該多關注女兒、多理解女兒,但現在看來還遠遠不夠,希望都能跟其他母女嘉賓交流學習,今后,還是要加強跟女兒的溝通。”(記者 艾修煜)
本文鏈接:http://www.bbbearmall.com/news-221574.html《是女兒是媽媽》,洞見兩代女性的差異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