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公布此前第13/14代酷睿臺式機處理器出現的不穩定問題根本原因,并針對此問題給出應對方案,以及長五年的保修期。
英特爾表示:在對酷睿第13代和第14代臺式機處理器“Vmin Shift Instability”低運行電壓偏移不穩定問題進行全面調查后,英特爾將低運行電壓偏移不穩定性問題定位到IA內核內的時鐘樹電路,其在升高的電壓和溫度下容易受到可靠性老化的影響,這些情況會導致時鐘的占空比偏移和系統不穩定。
目前,英特爾已經確定了4種會導致受影響處理器低運行電壓偏移的操作場景,其中一些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場景一:主板供電設置超出英特爾建議設置。
應對措施:針對第13/14代酷睿臺式機處理器提供Intel Default Settings設置建議。
場景二:即使在高溫下,eTVB微代碼算法仍允許酷睿i9臺式機處理器在高性能狀態下運行。
應對措施:6月份發布的0x125微代碼已經解決該算法問題。
場景三:頻繁和持續請求高電壓的微代碼SVID算法可能導致低運行電壓偏移。
應對措施:8月份提供的0x129微代碼已經解決。
場景四:微代碼及主板BIOS代碼請求升高的核心電壓可能會導致低運行電壓偏移,特別是在空閑或輕負載情況下。
應對措施:將提供0x12B微代碼解決處理器在空閑或輕負載期間的電壓升高請求,并整合上述0x125和0x129微代碼的相關更新。
0x12B微代碼更新必須通過BIOS更新加載,英特爾正與合作伙伴協作,及時驗證和推出針對現有系統的BIOS更新,用戶可能還需要等待幾周時間。
值得關注的是,針對上述問題英特爾提供的BIOS更新并沒有對處理器性能造成影響,用戶不用擔心處理器性能縮水。根據英特爾對0x12B和0x125微代碼進行的內部測試,性能差異都在正常范圍內(測試平臺為酷睿i9-14900K、64GB 5200MT/s DDR5內存,包括理論性能、網頁、綜合性能、游戲等應用場景)。
除了通過BIOS更新等設置解決問題外,針對受不穩定問題影響的用戶,英特爾也提出了另一項保障舉措——將盒裝及散裝的第13/14代酷睿臺式機處理器延長2年保修期間(自購買之日起,長可達五年)。
從早先爆出第13/14代酷睿臺式機處理器不穩定問題后,英特爾便及時跟進反饋,針對問題原因復現、驗證,排查造成問題的根本原因并提供應對舉措,給出了一顆定心丸。在此期間還有兩個插曲——第13/14代酷睿玩《黑神話:悟空》崩潰報錯,以及第13/14代酷睿移動端處理器是否也存在穩定性問題。
針對前者,主要是玩家在運行《黑神話:悟空》時,啟動階段著色器編譯提示“顯存不足”崩潰閃退,英特爾隨即更新了解決方案包括升級BIOS(包含0x129微代碼)、通過Intel XTU工具降頻、聯系售后換新等。
至于后者,英特爾此前也已經發布過聲明,明確移動端不存在與臺式機處理器相同的穩定性問題。
英特爾提到,關注到對于第13代/第14代酷睿移動處理器穩定性問題的少量報告,通過對臺式機穩定性問題的分析,英特爾確定移動端產品沒有相同問題。目前有關13/14代移動系統上報告的問題,是源自普遍的軟硬件的一些常見問題。
這一點也并不難理解,畢竟面向筆記本的處理器從核心規格、電壓、功耗、封裝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而且在本次發布臺式機處理器不穩定的根本原因時,英特爾也強調:“第13代和第14代酷睿移動處理器以及未來的客戶端產品系列(包括代號為Lunar Lake和Arrow Lake系列)均不受低運行電壓偏移不穩定問題的影響。”
盡管本次第13/14代酷睿臺式機處理器不穩定問題影響不小,好在英特爾處理問題及時且逐步查明根本原因,給合作伙伴、客戶及消費者提供了必要的應對措施和交代。
同樣,本次教訓英特爾也應牢記和反思。這次出現的問題雖然妥善解決,但亡羊補牢絕非上策。隨著用戶對于體驗要求越來越高,以及競爭對手的大步追趕,想要保持市場領先、增強產品競爭力,更需要“枕戈待旦”。
讓人期待的是,針對輕薄本市場,英特爾調整處理器的設計思路之后,9月初揭曉的Lunar Lake在性能、能效方面均有出色表現,無論是對比AMD還是ARM陣營,底氣都更足了。還有Arrow Lake,若這兩大產品能夠不負眾望,對于處在關鍵時刻的英特爾而言,就是打上了一針強心劑。
本文鏈接:http://www.bbbearmall.com/news-132233.html英特爾公布第13代與第14代臺式機CPU不穩定根本原因:將提供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