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首 BGM 火了。
這首《 大東北我的家鄉 》滴錐何鵬版,在抖音上的播放次數已經干到了 1.6 億次。
乍一聽,這首歌的旋律跟《 姐就是女王 》類似,動次打次又土又嗨,是個相當攢勁的小曲兒。
它還有個別名,就是“ 東北雨姐 BGM ”,或是“ 雨姐進行曲 ”。
據說這首歌有神奇魔力,能讓聽到的人瞬間渾身充滿干勁。
有人上班上的渾身難受,但只要音樂一響,就能像打了腎上腺素一樣“ 開造 ”。
有人聽之前合力抬一個沙發都費勁,小曲兒一響直接扛著沙發帶頭沖鋒。
有人上學搬書沒精打采,但音樂播放后,直接化身干將莫邪。
而之所以事情發展成這樣,一切都還得從一個農村女性博主開始說起。
她就是——東北雨姐。
這個農活熟練度 MAX、力量和敏捷點滿、身高 178cm、體重 198 斤,扎著小辮,肩寬體壯的農家婦女,被譽為戰狼版李子柒。
在她拍攝的農村生活短視頻里,做頓飯堪比打團,每個農活都能給你干出火星子。
其中,雨姐每期視頻的必用 BGM,正是《 我的大東北 》。
由于大數據的分類推送,你沒聽過雨姐這個名字也很正常。
不過,現在應該也沒人能否定雨姐在短視頻領域,那只手遮天的熱度。
單平臺粉絲數近 2200 萬,單期視頻點贊百萬起步,總獲贊數 1.8 億,相關話題數播放次數 59.4 億,總播放量不詳。
即便是在不怎么運營的 B 站,視頻數據也相當喜人。
要說雨姐為啥能火成互聯網 T0 級網紅,原因無他。
因為雨姐真正展示了,什么才叫物理意義上的“ 婦女能頂半邊天 ”,以及復寫了東北女人一個打十個的傳說。
比如冬天東北冷風容易從門鉆進去,家家都得扣門斗。
雨姐直接架起合梯,抄起電鉆開始裝門,大老爺們只夠給她打打下手。
到了腌咸菜的季節,拎出十幾個大鐵盤,咸菜桶,酸菜缸。
小半天時間就把菜全部處理好,順手還做了一桌子 10 幾個人的飯。
要壘個新豬圈,一飛腳就把舊墻踹倒。
然后用 1:4 的比例精準配比水泥,化身瓦匠開始砌墻。
一個人挑兩筐大糞依然健步如飛,照著地壟溝就是一頓施肥。
接著轉頭就開始開始種土豆,一套小流程加一起,時間才剛到正午。
焊狗籠子、蓋茅樓( 廁所 )、糊墻、起灶爐、摳豬槽、抓豬仔、下大醬,只要是農活,基本就沒有雨姐搞不定的。
重點是保質保量,別人吭吭哧哧得干一天的活,雨姐手起刀落倆小時,足夠給你辦的板板正正,舒適又解壓。
就仿佛這個人有使不完的勁,像個永動機。
而且雨姐的視頻,也拍的相當魔性。
視頻開頭,通常都是以雨姐一腳把門踢開作為開場。
上古木門耐久-1
通過快速切換鏡頭與高頻剪輯,完美展現雨姐的強勁手腕。
最后,用一頓嘎嘎香的東北農家菜作為收尾。
另外還有個細節,就是雨姐做菜必須摔鍋扔盤子,且切完菜的刀必須砍在菜板上立正,突出一個生猛。
這側面描寫了博主干活手法利索,突出了又快又狠的視頻主旨。
想想我自己,平時回家就往床上一躺,開始刷手機點外賣,連開門取外賣這段路都覺得遠。
偶爾心血來潮做道菜,恨不得用上五個盤子三個碗,連切菜帶炒菜忙活一個小時還得累夠嗆。
對比一個人就能準備十幾個人年夜飯的雨姐,仿佛是個臥床癱瘓的植物人。
因此,雨姐的視頻成了當代年輕人的 95 號汽油,看完總讓人熱血沸騰。
如今 BGM 一響,干勁立刻充滿的肌肉記憶已經慢慢形成,效果之于當代網民堪比興奮劑。
但去年的雨姐,其實還沒有如今這么多觀眾,主要受眾群體也并非年輕人。
據說不少年輕網友慕名而來,都是因為一條評論。
在一個韓國主婦早上五點起床,忙活一早上最后只做好一份紫菜包飯的視頻下。
網友評論了一個:
隨后這句話就成了個梗,一傳十十傳百,雨姐便被傳開了。
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雨姐,然后被魔性的 BGM 和視頻風格洗腦。
然而,來了才知道,東北雨姐的視頻已經形成了一個雨姐宇宙。
視頻里有幾個固定角色,都是靈魂人物。
比如男一號,雨姐的老公——老蒯。
老蒯一詞,源自東北東村。
本意其實就是老伴,但這是丈夫稱呼老年妻子的一種叫法。
而這個稱呼,正道出了老蒯在家的地位。
視頻里的老蒯,人設形象通常是游手好閑,好吃懶做,摳摳搜搜,還倍受雨姐寵溺。
每天日常就是雨姐一個人忙活的盆朝天碗朝地,老蒯想來幫忙,最后因為笨手笨腳被罵走。
然后老蒯就捧個 AD 鈣奶,擼個貓,坐等開飯。
飯桌上,老蒯一般都坐雨姐旁邊庫庫炫飯。
愛吃啥雨姐就給做啥,頓頓三四個菜,吃完就上炕。
因為啥忙也幫不上,所以啥也不用干,日子相當巴適。
這么一看,老蒯活像個被雨姐照顧得細致入微的小媳婦。
加上懸殊的體型差,生動展現了什么叫第四愛。
使得幾乎每期視頻的評論區都有人提一句,“ 老蒯這丫頭嫁的真好 ”。
除了老蒯,雨姐視頻里還總會出現同村的大翠花、蓋簾子、佩斯、大寶貝、亮子、大華等等等人物。
這些人湊出了一個熱鬧的東北農村氛圍,天天一起干活吃飯喝酒耍寶,過得就像一部低成本豎屏版的《 鄉村愛情 》。
但爆火之后,雨姐團隊也遇到了不少網紅一樣要經歷的事。
像是被人質疑劇本擺拍,背后有團隊運作。
通常雨姐的視頻,僅僅只是切個菜,就要換四五個機位。
而且剪輯節奏相當快,平均每個鏡頭不超過 1.5s,還能保證信息量。
這種拍攝手法,很難不讓人懷疑是出自專業人士之手。
這讓很多觀眾開始感覺被欺瞞,畢竟表面上視頻里做個飯,背后其實要架一堆手機鏡頭來回拍,甚至為了拍好一道菜,可能做了兩三遍。
不僅如此,還有人覺得雨姐的房子本身就是個拍攝場地,并非真正住的地方。
畢竟是個幾千萬粉絲的大網紅,還開始直播帶貨了,一年賺個幾千萬不成問題,但每天卻依然住在如此破舊的土房里,而不是什么大別野,多少有點不合理。
所以雨姐一家子被懷疑每天來這個破屋子里拍視頻,拍完了轉身啟動庫里南,再回到市里的大 House 享受精致生活。
而這些與雨姐所秉承的“ 展示真實東北農村生活 ”,似乎相去甚遠。
謠言沸沸揚揚,以至于現在只要搜索“ 雨姐真實 ”,聯想詞都會自動跳出住房、豪宅等。
對此雨姐倒是也沒藏著掖著,表示確實有團隊。
像視頻里常出現的幾個人,都是團隊里的成員,他們本身并非自己的親戚或同村人,只是分別負責不同分工和角色。
劇本,也確實有劇本。
而且主編導也不是別人,就是雨姐丈夫。
編導專業出身的老蒯,也正是整個雨姐系列視頻背后的操盤手,給每個人安排人設,包括自己的嬌夫形象。
就連雨姐的兒子和兒媳婦,有時候也幫忙寫點文案,剪點視頻。
所以,一切也可以看作是演出來的。
但即便如此,雨姐也表示活確實是真干,飯也是真做,私下里團隊大伙相處的也和視頻里一樣要好。
并且自己住的地方也確實不是城市,就是這個一片泥濘地的農家院子。
唯一比較嚴重的風評受損,應該就是雨姐直播帶貨翻車。
前陣子雨姐帶貨的大鵝,在商品詳情上說是選用了體型大、肉質好的東北原生溜達鵝,99 元一只。
但這個價格遠低于 200 左右的大鵝市場價,一些網友也表示買到手后的實物與東北大鵝不符。
最后被粉絲和其他博主質疑,懷疑是用了市場價遠低于大鵝的雁鵝( 雁鵝也叫氣死鵝,更像大鴨子 ),甚至在抖音掀起了一小波大鵝打假潮。
隨即,處在輿論風波中的雨姐,又暫停帶貨直播了一段時間。
這期間,也不乏有人用雨姐的原聲作視頻背景,再套上自己的山寨貨,讓人誤以為是雨姐帶的。
一來一回,就把雨姐帶貨這事弄的更加云里霧里。
只能說大伙買東西,還是盡量選靠譜的渠道,買的東西不合規,就該維權維權。
可這些,對只是看看視頻的人來說,真真假假也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個能抗動半頭豬的東北女人,確實扛起了大伙對生活的熱情。
畢竟人家真有那兩下子,那些活讓我干,我是真干不了。
至于很多人都在猜測雨姐這波能火多久,這事誰也說不準。
上一個爆火的抖音張同學,同樣是通過快速剪輯+魔性 BGM 的農村生活出圈,現在已經淡出大眾視線,但依然有不少自己的忠實粉絲,如果不看關注量,這個視頻更新頻率和數據也還算可以。
而且和雨姐一樣,都在做農副產品帶貨。
總之,現在的網紅這么多,看的就是誰足夠特立獨行,并給大伙提供情緒價值。
可對我們來說,似乎不用想這么多。
如果真有一條視頻,能讓我們這些上三樓都費勁,一坐就是一天的社畜,能在回家后有動力站起來收拾收拾屋子,充滿干勁,一掃陰霾的情緒。
似乎,也就足夠了。
本文鏈接:http://www.bbbearmall.com/news-221237.html東北雨姐:東北給全國人打的一針興奮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