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對內卷的態度,徹底走向兩個極端。
充斥著火藥味的論壇,讓車企們面臨的問題,毫無保留地擺在臺面上。
一邊認為,中國汽車越卷越好,越卷越強。
另一邊認為,內卷是不健康競爭的代名詞,言語之激烈,甚至認為“卷”字一日不消,中國汽車就不會真正走遍全球。
的確,過去一年如果說有貫穿整個行業的關鍵詞,那就是內卷,卷價格、卷銷量、卷份額,甚至卷老板,開打價格戰后,企業所面臨的處境也不盡相同。
有些還能咬牙硬扛,有些則是毫無還手之力,只能躺平任人擺布。長遠來看,這個問題顯然不能置之不理,其結果如何,關乎到汽車行業走向。
01、反卷 VS 支持卷
對于內卷一詞,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先是進行了追根溯源。
在1985年斯坦福大學出版社推出的黃宗智博士的《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書中,其英文版書籍里首先使用了involution的詞匯。第二年,中華書局將此書翻譯成中文,把 involution 翻譯成“內卷”。
起初內卷本是一個中性詞,但在楊學良看來,如今的內卷已經轉變為一個貶義詞,一種壞現象、不健康競爭的代名詞。
楊學良反對的是什么樣的內卷?其在2024 中國汽車論壇給出了4點自己的切身感受:
在自由市場里,通過競相降價,展開簡單粗暴的競爭;
在相對穩定的市場需求下,不講規矩、不講武德,不顧質量和安全等,擾亂競爭秩序;
低水平競爭,沒有質量的增長,沒有后勁的發展;
只顧眼前,不顧長遠,不斷重復地簡單再生產,只求量的增加,不求質的突破,沒有進步。
其態度相當鮮明,長期沒有邊界的內卷和價格戰,結果就是會促成偷工減料,不合規的無序競爭。
“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一份子,要保護行業有序競爭、可持續發展,反對違法犯罪者就是打擊內卷,就是為走出內卷怪圈做出貢獻。“我相信中國的法律一定能支持良幣驅逐劣幣,而不是相反。如果目前這種現象長期下去,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悲哀。”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也曾公開痛批“內卷”,直言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他強調,汽車行業要有大局、有格局,著眼長遠戰略,而不是去卷。
相比之下,比亞迪對于內卷有著不一樣的看法,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則是高舉“內卷大旗”,表示中國汽車越卷越強,越卷越好。
首先在技術層面,李云飛認為中國汽車技術在不斷“內卷”中實現了質的飛躍。
他透露,過去四年間,中國主流汽車品牌的研發投入激增,達到了四年前的2.5倍,大家都非常重視技術研發,這些都是實打實的投入。
他還對比了近年來中國汽車產品與三五年前乃至更早時期的產品,以及與外資、合資品牌的同類產品,認為中國汽車產品不僅在數量上實現了飛躍,更在質量上實現了“越卷越好”的轉變。
而且這種轉變不僅體現在產品的設計、性能上,更深入到服務、品質、市場占有率以及出口量等多個維度,2019年中國品牌的市占率僅為30%左右,而現在已經接近60%。
“所以我覺得這就是卷的意義之所在,我們的技術越卷越強,產品越卷越好,服務越卷越好,品質越卷越硬,出口越卷越多,市占率越卷越高。”
不難看出,比亞迪的觀點與吉利恰恰相反,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是從上到下的支持“卷”。
王傳福在不久前的重慶汽車論壇上也對“內卷”發表過支持言論:“企業家要擁抱、參與這種‘卷’、這種競爭,在競爭中出海,為國家撐起中國品牌,打造世界第一品牌。”
02、搞內卷,好還是不好?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國內汽車行業整體情況。
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內狹義乘用車累計批發銷量為1175.1萬輛,同比增長6.1%。新能源汽車提升更快,同期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462萬輛,同比增長30.3%。
上面幾個數字說明兩個關鍵問題,首先就是今年汽車市場走勢要比去年好,再有就是新能源汽車走勢明顯更強,其市場份額侵占了燃油車市場。
所以在這場份額爭奪戰中,必定會有選手退步和妥協。
具體到每家車企的表現,就能看到這場競爭的殘酷,今年上半年,不少自主品牌和新勢力品牌都有不同程度增長,相比之下合資選手的日子就沒那么好過了。
比如上汽大眾、廣汽豐田、一汽豐田以及東風日產等,零售銷量都是下滑,上半年廣汽豐田的跌幅達到15.7%。而新能源選手多數都在增長,只有少數銷量出現了滑坡,比如廣汽埃安在上半年跌幅達到22.9%,而特斯拉中國也出現了5.4%的下滑。
而在這場新能源汽車份額吞并大戰中,受益大的選手就是支持內卷的比亞迪。
根據乘聯會數據,1-6月比亞迪零售銷量同比增幅達到20.3%至1154573輛,份額也達到了驚人的33.8%,和第二名吉利汽車相比有著巨大的優勢,后者的份額僅有7.5%。
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趨勢,就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呈現明顯的“一超多強”局面,面對這些競爭對手,比亞迪有著壓倒性規模優勢。
而目前這個競爭狀態,就是內卷后的產物。
如果沒有內卷,國內汽車行業發展就會良莠不齊,不少企業也會粗制濫造。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沒有價格戰,合資品牌的車型價格也會一直高高在上,BBA的豪華壁壘也很難攻破。
所以一定程度的內卷,顯然有利于行業發展,而且“卷”的近義詞也可以是競爭,良性競爭總能激發企業潛能。
而上面企業所抵制的“內卷”,應該就是過度內卷,這種沒有長期主義的“卷”,一旦開戰必會有死傷。
這種“卷”,影響的是企業的營收和品牌信心,一些企業也會出現增收不增利,單車利潤率下滑等問題,在極度內卷的情況下,甚至會影響交付的產品質量。
與此同時,還會夾雜著其他的競爭,比如水軍的攻擊、黑公關的要挾等,這樣的“卷”,無疑會消耗品牌信任。
其實單純把企業間的競爭和商戰比喻為內卷,有點偷換概念,畢竟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利弊都非常明顯。
行業歷來存在競爭,也有良性和惡性之分,兩種競爭有著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所以,在選擇支持或反對前,如何定義內卷是不是更重要?
本文鏈接:http://www.bbbearmall.com/news-130804.html中國汽車工業內卷全球第一:到底該支持還是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