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楚 ? 琪
編輯 / 朱 ? 婷
運營 / 獅子座這邊熱播短劇《家里家外》開起了高質量發展研討會,那邊劉曉慶主演的首部短劇《萌寶助攻:五十歲婚寵》2月開機,3月28號上線,還是一口氣解鎖全集(57集)的那種。要不還是說慶奶前衛,擁有超強生命力。
此外,新一屆視聽大會上發布的《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5)》,kk也注意到了幾個信息點,首先短視頻應用用戶規模、使用時長仍居第一,而微短劇用戶規模迅速增長,應用使用時長竟追平了即時通訊。詳細數據請看下圖。
2025年,追微短劇對于大家來說有多日常呢?kk順嘴問了周圍好友,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微短劇滲透率比想象中高太多!
不光80、90后刷短視頻會被切片引流,60后的老父親、70后的姨媽們已安心入坑,50后的奶奶戴起老花鏡追到晚上十一點……短劇快節奏敘事、高濃度情緒和碎片化傳播的特性,讓每一個在短視頻平臺沖浪的人,都無法逃過。看吧,追起來最瘋狂的不一定是年輕上班族,也可能中年人,比如姨媽們、奶奶們。
那么問題又來了:到底是大數據鎖定太精準,還是姨媽、奶奶們全被動入局太上頭?
一、兩眼一睜就開看的姨媽,專業APP不下載卻根本離不開
kk也是才知道,自己對于微短劇的了解,完全不如兩位70后姨媽。
兩位姨媽都已退休,結伴來北京旅游,淺淺圍觀了一下姨媽們的生活日常:兩眼一睜就是短劇和小說(這個小說也像是短劇的文字版),在家時手機播放沒停過,出門只要一坐下就是看。總結:一整個被短劇的聲音包圍。?
一問才知道,她們閑來無事愛刷點短視頻,某一天被大數據精準鎖定,看起了大女主復仇的爽文短劇。大數據推送,又有的是時間,從此踏上了“不歸路”。
姨媽看短劇的上癮程度,只能用夸張二字來形容。對短劇很是上頭,屬于是“有時間就會看”。慶奶拍短劇的消息,她們已掌握;當下火熱的幾部,她們已刷過;同類型的劇集推送,大數據已調教好。
但她們從不互相安利自己愛的劇,別看她們花了這么多時間在看劇上,真講究起來這份感情,嚴格來說那叫“又愛又恨、邊看邊罵”。
愛在于,大女主復仇是真的爽。“有時候會把自己代入那個復仇的點,復仇成功了,我看著就好爽!”
罵是怎么罵?首先罵這些劇,“好煩呀,后面是怎么反擊的,我都能猜到!”“我重生了,生活重新來一遍……這怎么可能!霸道總裁會愛上你,根本不可能!”
三觀還不正,姨媽建議小孩子不要看。但姨媽就不同了,她們自信保證“很有定性,三觀不會被帶著跑”!
罵到興起,連追劇的自己也罵了起來,“吵吵鬧鬧的整天看個不停,我自己也覺得自己神經兮兮的!”
講到這里,kk已經不認識“罵”這個字了。真想帶著姨媽錄一期播客深聊,就是一張口國粹含量太高可能會被封掉……云南嬢嬢講短劇,幽默感和情緒化齊飛,保準你一聽一個不吱聲!
意外的是,她們沒有下載紅果app,姨媽們看劇還是保守了。她們習慣在抖音、視頻號刷,還是用慣了的軟件更安心,大數據自會推送,要她們操什么心?如今視頻號一打開,往下一滑就是短劇。
新的軟件雖免費,被引導著下載,她們又不大樂意。
二、會多個網站切換尋免費,也會付費9.9
藝恩數據顯示,短劇受眾占比較高的還是中青年群體,比例達到41.4%。大家不妨也問問你的好友“天道酬勤”、“雨過天晴”、“寧靜致遠”、“花開富貴”,睡前給你發完“熬夜的三大壞處”文章,是不是轉戰視頻號連夜刷起了短劇?
棋圓(化名)的60后老父親和短劇的那些事兒,淘起來也是一籮筐。
《我在80年代當后媽》最火的時候正值春節,棋圓回家好奇追看了幾集,發現老父親也聽了幾耳朵。在家看長劇他愛諜戰,短劇也首選點帶國家情懷的,但解說太過精彩的,婆婆媳婦兒家長里短,還有廢柴逆襲、千金重生題材也都愿意看。
總的來說,這位老父親的碎片時間,跟kk的姨媽們一樣,大部分都用來刷微短劇了。如果說姨媽們鐘愛大女主逆襲、情感復仇等更女頻的類型,圓爸喜歡的則是失意人生英雄主義,男頻屬性更明顯。
短劇好,好就好在它上頭不費腦,兩位姨媽的退休生活,就指著這些吵吵鬧鬧的劇來解悶兒,老父親的愛國情懷,在看短劇的時候也是非常澎湃。
短劇壞,壞就壞在后面的劇情用腳趾都能猜得出來,姨媽說點了無數次的不感興趣,手機往下一滑刷到的還是它。甚至姨媽有了一個新目標:嘗試寫短劇劇本,聽的kk一愣一愣的,再次表示支持鼓勵。
看?不看?中年人不做選擇,反正打開抖音視頻號快手等等APP,大概率老手一滑都是它們。被大數據鎖定得牢牢的。
達寶發現,最近50后奶奶沉迷上了在抖音追劇。達寶假期回家,晚上十一點,奶奶房間燈還亮著,隔著門聽到手機里上演婆媳大戰戲碼,小時奶奶勸學,長大勸奶奶早睡。奶奶從白天看到晚上,有時老淚縱橫,指著手機感慨:這媳婦是真惡呀,她不善待老人!
奶奶年過八十,膝下子孫成群,個個孝順,晚年生活是村里出了名的幸福美滿,不料一如短劇深似海,這就共情上了。大半夜不睡,奶奶看劇看得上頭。
問題來了,奶奶對智能手機是一竅不通,這劇是怎么追上的?
細細一問,這劇不需要搜索,奶奶拿著未登錄的賬號刷,自有大數據自動鎖定,逐漸摸清奶奶的喜好。不用搜索、不需付費,今天刷到上一集,也不用怕后面看不了,奶奶自信表示:下一集刷著刷著就出來啦!看的什么劇?奶奶不知道。人物都叫什么?奶奶也記不住。只知道,打開手機點開軟件,自己常看的劇,總會有新的一集跳出來,如果沒有就繼續滑動屏幕,就這么刷刷刷,大晚上倍兒精神。
手機蠱惑的不一定是年輕人,最大受害群可能是中老年人。
時間有了,看劇多了總要涉及到一個話題:免費試看、付費解鎖,追更的時候消費了嗎?
兩個姨媽,一個痛恨短劇這種免費誘惑,又在關鍵時刻要付費的設置,秉承堅決不付費原則,她切平臺、找更新時間差、蹲免費集,實在不行就百度一下,找找免費資源,如果還是找不到,那就先不看,反正類似的劇情有很多,姨不差這一集。
另一位也熟練運用資源搜索功能,不過追到上頭的時候,還是做了一把掏出真金白銀的消費者,沒辦法她超愛。據說那部是姨媽的白月光,百看不膩,想知道的評論區摳1。
棋圓的爸爸零零總總付費過不少,2.8元、4.8元、9.9元……具體總金額不詳。圓爸首選的平臺是抖音,有的是解說引流、跳轉看完整版,有的是0幀起手開看,試看后需付費,老父親一半時間跟得上智能,自行付費或找免費資源,另一半舍不得付費、找不到新資源的,就等著女兒回家幫他尋。
無論是2.8、4.8,還是9.9甚至更高,追到了平臺設置的情緒付費點,你的長輩好友們無論是“寧靜致遠”還是“隨遇而安”,這時都百爪撓心。
三、被動引流主動上頭,只要是“無腦爽文”就可以嗎?
95后小慧(化名)不知道自己的70后媽媽“雪后尋梅”女士愛不愛短劇,但自己獨居在外,閑來無事刷抖音,被動引流后,主動上頭了。
這些短劇在引流時就先用精華片段吸引目光,小慧對一些靈異題材短劇解說感上了興趣,打開卻發現是“屌絲意淫文”,果斷關掉。
小慧的華為手機恢復出廠設置,竟自帶了紅果app,她進站后點開看了幾集便找到了鐘愛的題材。譬如舒暢主演的《蛇年大吉之小青渡劫》,整整60集全刷完了。
什么樣的短劇適合自己?大數據雖有最精彩的切片,實際上,還是需要點開全集后才能判斷好壞。
kk跟著研究了幾部劇,最大的感受就是:現在的劇在人設、爽點上是懂得迎合觀眾的,故事設定流行的不再是惡婆婆慘兒媳,如果婆婆惡毒起來,馬上就會倒霉,到了其他題材,只要人物是反派,立馬挨整。
制造爽文讓人愛上,仿佛就是最大的目的。
但一味無腦,可以留住多少觀眾?
以上的受訪者全部都告訴kk,短劇雖上頭,也會看得很累。究其原因有很多,譬如故事還是有些單薄,題材同質化明顯,雖然它時長短,但它集數長,每集的信息量越來越少,全部追下來也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云云。是一些典型卻又常存的缺點。
視聽大會上,各大佬們頻出金句,對于短劇的發展有明確的指路,譬如“觀眾從未拒絕過深度,只是拒絕冗長”;再譬如“一味的爽感不可取,創新突破才能帶動行業精品化”;“要做多元題材,也要做精品內容,希望最大程度挖掘存量用戶。”等等,說的都對,但從理論到實際落地,似乎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其實無論長劇、短劇,女頻、男頻,看個熱鬧解解乏是真的,想吃點好的也是真的。能始終吸引大家的或多或少是人物成長、翻身內核,而所謂的“爽感”只會看個熱鬧后,轉瞬即逝。
姨媽堅持認為,她的白月光短劇女主并不是大家刻板印象中的“無腦”,姨媽看中的人物身后真正的大女主內核,她用一切力量只為了讓自己走出困境。“她讓自己不要被世俗和旁人所控制,是在自救。她做的一切,都是很有思考的!”(如果不是追問,kk還以為她說的就是劉曉慶。)而這些,其實也是她本人的經歷映射和代入。
喜歡女主們懂得用柔的一面作為手段,利用別人的力量提升自己,這大概和慶奶所說的“把自己放在主體位置,借力和共生”是一個道理。
幾天沒聯系姨媽了,kk準備打個電話問問,這部被人稱作是《霸道總裁愛上絕經的我》的新熱門短劇,看了沒有啊?
本文鏈接:http://www.bbbearmall.com/news-229047.html中老年人看短劇圖鑒:短劇壞!兩眼一睜就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