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消息,河南鄭州年僅14歲的初中生馬俊鶴,憑借對天文的無限熱愛和不懈追求,花費70元成功自制了一臺能夠清晰觀測月球表面的天文望遠鏡。
這臺望遠鏡雖然外觀樸素,鏡身上布滿了膠帶和膠痕,但它卻見證了馬俊鶴無數次嘗試與堅持的歷程。
據報道,馬俊鶴自小懷揣著一個“追星夢”,渴望探索浩瀚的宇宙。在學校的物理實踐課上,他偶然間學到了望遠鏡的制作方法,這激發了他動手制作的決心。
零花錢有限,就全靠“撿破爛”,除了鏡片是網購的之外,其他材料全靠東拼西湊,鏡筒用別人不要的塑料管,鏡架拆了自己的架子鼓……失敗了十幾次,最終用幾十元的成本做出了牛頓反射式望遠鏡,還能清晰看到月亮表面。
“看到月球表面隕石坑的那一刻,就像夢想照進了現實,以后我也要到月亮上去看看!”同學們也十分羨慕,“太了不起了!老師就想讓看看福塔,結果他看到了月球坑。”
雖然失敗了十幾次才成功,但是馬俊鶴從來沒有放棄,也不覺得無聊,“因為我在做自己喜歡的東西,奔赴山海,心中的火和眼中的光就永遠不會熄滅!”
據了解,牛頓式反射望遠鏡,也稱為牛頓望遠鏡或牛反,是艾薩克·牛頓(1643~1727)在1668年發明的反射式望遠鏡。
其基本原理為:牛頓式反射望遠鏡使用一個彎曲的鏡面(通常是拋物面鏡)將光線反射到一個焦點上,這種設計方法比使用透鏡將物體放大的倍數高出數倍。光線進入鏡筒的底端,然后折回開口處的第二反射鏡(平面的對角反射鏡),再次改變方向進入目鏡焦平面。目鏡為便于觀察,被安置靠近望遠鏡鏡筒頂部的側方。
其優點包括:
1、成本較低:同樣口徑的牛頓式反射望遠鏡比折射和折反望遠鏡的成本更低,因為大口徑的反射鏡比透鏡的生產成本低很多。
2、緊湊便攜:焦距可達1000mm以上,但整體結構緊湊合理,便于攜帶和運輸。
缺點:
1、容易產生彗差:這是牛頓式反射望遠鏡的一個固有缺點,會造成影樣偏離軸心擴散的變形現象。不過,在焦比大于f/6的系統中,彗差通常可以忽略不計。
2、光線遮擋:副鏡在光路的中間會遮擋部分光線,同時反射鏡的支撐結構也會使星像形成衍射星芒,降低銳度和反差。
3、校準問題:主鏡和副鏡的準直性容易因運輸和操作時的震動而偏離,因此每次使用前可能都需要進行校準。
不過,這些缺點并不阻礙牛頓反射望遠鏡大眾化,對于那些想要一臺價格經濟,但仍然可以解決觀測遙遠的目標的用戶來說,牛反仍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本文鏈接:http://www.bbbearmall.com/news-228096.html初中生花70元自制牛頓反射式望遠鏡可觀測月球:隕石坑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