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耳東陳
編輯?/ 朱? ?婷
運營?/ 小餅干
畢業季進入尾聲,小紅書喜提影視圈第二個BOSS直聘。
不愧是這兩年新興的流量池,繼小紅書找對象、小紅書賣房后,一批新鮮出爐的影視行業“牛馬”紛紛近水樓臺,將找工作的目光頭像小紅書,要么毛遂自薦,要么抱團整合資源,再要么……如同年初的“工友互助表”,大面積輸出面試避雷貼,指名道姓某家公司hr奇葩,業務離譜。(kk小聲蛐蛐,大廠或宣傳公司的pr們,要不要行動起來,練手的好機會呢)
細細翻過近百個找工作相關帖子后,kk眉頭緊鎖。走上小紅書找工作之路的不只有新人,也不乏有過2-3年工作經驗處在空窗期的待業者,而從大家的經歷來看,冰火兩重天的心態更令人咋舌:不諳世事的新人抱著尋找“進入娛樂圈踏板”的心態,希望通過宣傳工作加大近距離接觸本命的機會;宣傳圈老狗們心態崩得一批,或為七八千塊錢的工資,或為“彈性工作”背后暗藏的24小時oncall潛臺詞。
劇宣究竟還香不香?值不值得為愛發電?我們找了幾位目前仍在堅持的劇宣新老人兒們,聊了聊工作日常和從業心態。
一、劇宣生態,好好品吧
先來說劇宣公司的行業定位:末流。
一般來說,當某個行業開始出現自媒體授課,ta的前景就危險了
這是一個中性詞,按照從籌備、拍攝、制作到播出的流程來說,宣傳發揮作用的核心節點是劇集播出期(預算充裕的大劇會延伸至拍攝期),時間節點上是最后一環;而“酒香也怕巷子深”,劇集領域開始重視宣傳營銷也是近10年的事,遠遠晚于內容生產開始的時間點;根據項目質量或預算情況,劇宣目前仍處于可有可無,豐儉由人的狀態,重要程度上也居于尾端(背鍋作用后文另說)。
再說劇宣公司的工作內容。從服務對象來說,分為服務平臺或片方。平臺供應商有相應的庫,劇宣公司通過比稿競選入庫資格,入庫后也不代表就能接下S+項目,而是承擔平臺日常宣傳工作,或一些腰部項目的播出期宣傳。
服務片方也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是仍具備版權劇生產能力的頭部公司,也是通過比稿的形式選擇對應項目的供應商,劇宣公司在服務過程中仍要面對平衡不同平臺或其他出品方需求的情況,但總體上仍以頭部公司需求為主;第二種則是雖然和片方簽合同,但由于項目是定制劇或自制劇,話語權仍掌握在平臺手中,這時候就會出現項目期整個項目組“到平臺上班”的情況。
劇宣公司雖然以全案形式提案,但實際執行過程中,往往一家公司無法承擔pr、social和短視頻一系列的巨大工作量,一個項目通常由2-3家公司協同配合完成。另外,隨著短劇的興起,一些中小體量劇宣公司將業務核心遷移,轉向專門服務短劇的情況也是有的。劇宣之外,也有劇宣公司為了拓展業務,開始接藝人在項目期的密集宣傳工作,成為in-house形式藝宣的延伸。
具體到劇宣公司“螺絲釘”或“牛馬”們的具體工作內容。頭部劇宣公司的分工會更細,將策劃和執行分開,設有類似中臺的提案團隊,由主策帶領根據項目需求做方案,進行比稿和講標;執行團隊則具體負責拍攝或播出期的執行工作。更主流的工作方式是策劃執行一體,片方或平臺也更傾向于這一種,畢竟都希望保持隊伍的穩定性,讓最熟悉項目的人跟進項目全程。
通常來說,一個項目組會配置1個項目經理負責執行溝通對接,人員充裕的團隊會再附加1個客戶經理處理客戶其他的需求,2個文案負責新聞稿件、brief撰寫、雙微文案或新媒體文案撰寫等文字工作,媒介、設計和視頻剪輯通常是共用的。
工作時間上,10:30-18:00/19:00是字面上的限定,實際實行彈性工作制較多,項目期加班甚至通宵是常態,一般不會強制性打卡;項目結束后會有2-3天的項目假,彌補工作日加班。
薪資待遇方面,劇宣公司作為乙方公司,通常策劃類到15k,總監級到25k左右已經抵達天花板,初入職場的新人目前壓價已經到6k/7k還是稅前,工作1年左右的成熟策劃開價9k都會被定義為“貴了”。項目獎豐儉由人,也可能是畫餅;至于13薪或者年終獎,同樣見仁見智,餅的概率較大。
二、劇宣人,哪有不瘋的
在本次kk采訪到的4位劇宣小伙伴里,入行從業一方面是專業對口,學廣告、新聞、編導、戲文的文科或藝術類專業總體匹配工作需求;另一方面是整體彈性工作的狀態吸引人,不用早起,非項目期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比較充裕,基本過萬的收入可以覆蓋日常工作開支。當然,大家也希望能夠通過乙方工作經歷讓簡歷更好看,可以作為進入平臺或甲方制作公司的跳板。
而在大家的普遍反饋中,執行最大的困境并非繁瑣而細致的業務工作,而是在于溝通。項目執行期,與平臺或片方的對接,仿佛一場大型服從力的測試。比創意、審美更重要的是儲備更多萌系可愛表情包,在溝通中調節氣氛自證人畜無害;比追熱點的敏銳度更重要的是滑跪的速度和體察甲方爸爸情緒變化的感知力。比如,有甲方公司會因乙方道歉不及時,而在群里說,“xx公司都是老板直接來道歉,你們在做什么?”
尤其當一個群中既有若干甲方,還有同時服務項目的其他劇宣公司時,微信群的氣氛就會變得格外微妙。“這句話接不接/怎么接”成為大家在辦公室里討論密度最高的非業務層面但比業務更加重要的話題。看到同事在群里被@ 而沒有第一時間回復,搖人或者墊話幾乎成為本能,不能讓甲方的話掉地上是一種共識。
劇宣圈子不算大,人員流動性也極高。大量項目合作下來,互相之間也能差不多混個臉熟。當甲乙方的關系發生變化,一些微妙的改變也在發生。原本D在工作群中見過的媒介,后來到一家大公司做了宣傳,“整個人散發著飛升的不可一世。”除去人本身的差異性,大家基本的共識更在于由平臺和供求關系產生的“階級差異”,“誰不想當甲方啊!”
當然,每個劇宣人心里也都有幾個“白月光”甲方合作伙伴,在動輒“叫爸爸”的不對等關系里,白月光的存在“讓這個班上得精神損失費都值得了。”比如A遇到的神仙平臺策劃,對接方案后,甲方直接自己上手逐一改好。據說ta經手的項目幾乎都是如此,不僅情緒穩定好溝通,遇到問題共同解決,更不會把自己的工作都丟給乙方團隊完成。即便有急活,拉電話會議三五句話交代清楚內容和ddl;如果遇到復雜的問題,會在文檔上進行具體批注,言簡意賅,清晰明了。
“不怕神對手,就怕豬隊友”,禍起蕭墻大家都經歷過,原本不是什么大事。人非圣賢,都會犯錯,尤其在劇宣這個凡事都足夠繁瑣細節的崗位上。一條文案,可能一個空格沒打,話題詞就不能被收錄;一張海報上元素的放置,都會面臨反復修改而產生疏漏的情況;這些原本在工作中的插曲,是團隊內部互相幫襯提醒就能避免或改正的。團隊作業也是行業共識,畢竟誰都不是六邊形戰士。
B遇到的團隊成員就多少有些離譜。眾所周知,一切由乙方生產的物料都應由甲方確認后再投放或者應用,而ta遇到的團隊成員認為,“新媒體物料不需要給爸爸看”,如果堅持,就是在自找麻煩,給團隊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也是這位神人,在活動結束后,沒有傳輸主視頻的情況下閉口不談,直到剪輯發現才承認因為文件太大沒傳,并以自己沒有時間看/這不是什么大問題為由,認定遭遇內部PUA。
劇宣人也是有點子迷信和玄學在身上的。比如打熱搜這件事,D司每每遇到項目打熱搜,而老板碰巧也在加班的情況,項目組一定會先把老板“轟走”,理由是老板走了詞條才能進池子,更神奇的是屢試不爽。
他們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阿貝貝”,A是個可以敲的木魚,個頭雖只有巴掌大小,敲出來的聲音整個辦公區都能聽到;B是個用了很多年的本子,活頁的,凡是工作內容都在里面;C還是萌新,ta準備盤珠子;D比較潮,打工人流行啥ta就買啥,最近剛入了一個長成盒蓋樣的手機殼,還帶個箱體,扣上就是個整理箱樣子的挎包。
三、不成文的建議,當講否?
C年紀最小,工作剛滿兩年,普通二本畢業,本身也加入了小紅書找工作的大軍,在這里也找到了許多處于空窗期的同路人。在kk的觀察里,C是最迷茫的,但是最有熱情的。ta對自身成長路徑并沒有清晰的規劃,只是希望能夠繼續從事宣傳的工作,劇宣或者藝宣都有既往經驗,對工作仍有新鮮感,“好玩”是ta對這份工作的整體印象。
可能對于大多數的劇宣新人來說,彈性工作時間,偶爾外出跟通告、開會,甚至出差,都是體驗這份工作不錯的吸引力。00后們的新腦子未經規訓,想出的點子有時候看起來“不合規”,但沖熱搜往往有奇效。在C看來,曾經想出熱榜第5的熱搜詞,幾乎可以成為前兩年工作的高光時刻。
工作本身帶來的成就感,或者與追劇、追星愛好高度重疊的工作內容,或許是前期對沖實際執行過程中糟心事的砝碼,但終究難抵繁瑣內容、長期加班帶來的疲憊感。其他幾位老鳥多少都動過不干的念頭,上班很大程度上受困于糊口謀生的現實。如果不上班,對于北漂來說就只有回家一條路。
在老鳥們的共識里,除了不要頻繁跳槽、閉眼選錢多的offer、去相對頭部更正規的大公司、多參與項目積累經驗之外,有一點尤其值得和萌新分享:
把工作當成工作干,專業高效,情緒穩定最重要。雖然小紅書找工作是個拓展渠道的辦法,也是互通有無和搭子建立聯系的方式,但同時攝取過多的信息反而容易患得患失。劇宣公司各有優勢,也有不同問題;和甲方之間,與所有行業一樣,都會存在不平等差異。劇宣工作是“酒店試睡員”,這家有的問題,那家保不齊也會有,反復的對比是對自己時間經歷的浪費。
大環境不論什么樣,都不影響劇宣人把自己修煉成不可替代的那一個。
本文鏈接:http://www.bbbearmall.com/news-224587.html做劇宣,你就會擁有很多「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