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棋盤,半部珍瓏紓國難,一曲愛國正氣歌。4月2日,京劇《珍瓏棋局》在南京大華大戲院開幕,演繹1937年象棋棋局上的愛國故事。
小小一方棋盤,閃轉騰挪32枚棋子。由江蘇省長榮京劇院申洋洋、郭曉婕、武自強、楊玲娜等青年演員飾演的棋王謝、駱文君、陳粵樵、鶯歌兒是心系家國存亡的有志之士。棋王謝憑借高超的棋藝,遠赴南洋“為四萬萬同胞化緣”,花魁鶯歌兒在危難之際以身殉國。
為保“以棋抗戰”,泱泱華夏情再現。棋王謝以愛國赤誠之心妙演珍瓏棋局,募捐得五千萬大洋,感召華僑子弟歸國抗戰,演繹了一曲傳奇佳話。
棋局一如國家。每顆棋子的落點,不僅代表著棋盤上的勝負,更暗含著國家與民族的命運。細看《珍瓏棋局》棋盤,一方雖落下風卻負隅頑抗,博得一線生機。全局精巧布置棋局,用跌宕反轉的博弈暗喻動蕩時局。在駱文君舍命血濺棋盤后,棋王謝從中悟出《珍瓏棋局》的關鍵訣竅之處,情節步步緊扣,極具藝術沖擊力。
每個人物,皆是“棋子”,亦對應京劇行當。編劇孫官從劇本設計時就思考將二者巧妙連結:“蹩腿馬”棋王謝,這一身份就以棋子隱喻他募捐之路崎嶇坎坷,處處受“蹩”。“敢死炮”鄭鏢頭自帶武生屬性,對應他慷慨赴難、視死如歸的人物性格和故事線。“花仕相”里“仕”即花魁鶯歌兒,最初是刀馬旦的設定,在船頭悲憤吟唱“十四萬人齊卸甲,更無一個是男兒”的情節彰顯其風塵奇女子的身份。“相”即女主角駱文君是青衣設定。這兩個人物起到了中國象棋里“仕相”保護“帥”的作用。至于反派“過河卒”,“黑將”,則自帶丑角、凈角屬性。另外“武戲”也是劇中亮點之一。
在演后談中,導演熊化冰分享了《珍瓏棋局》的劇目亮點。它在主題立意上展現出“新奇特”,還用天馬行空的棋子舞美和道具、一語雙關的象征手法,極大地調動了觀眾看劇的熱情。
劇目創新也給演員帶來了不小挑戰。談及角色磨合過程,駱文君的扮演者郭曉婕直言“沒有參考答案”。“新編戲意味著我沒有標桿可以學習,從人物性格到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靠自己去琢磨。”
“從呈現方式而言,《珍瓏棋局》注重小劇場‘實驗性’,即便對專業京劇演員來說難度不小,但我們仍然要探索,就是為了和大眾特別是年輕觀眾‘心意相通’。”熊化冰說,“這部劇是向年輕人審美靠攏的一次嘗試,希望能夠真正走到群眾中去。”
新華報業·新江蘇記者 童棹凡
編輯: 童棹凡
來源:新江蘇客戶端·中國江蘇網
本文鏈接:http://www.bbbearmall.com/news-221369.html《珍瓏棋局》:以身入局,以棋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