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子,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是非常美好的,它是和平的象征,是愛情的使者。
在古代,鴿子是幫我們傳遞消息的好伙伴;在現代,鴿子還是我們喜愛的美食之一。
但在國外,鴿子卻有“長翅膀老鼠”的稱號,已被多個國家視為城市害鳥。
常去國外旅游的人,就能深刻體會這種感覺,國外的鴿子,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它們在人行道上散步啄食,在頭頂上咕咕叫,一群一群停在屋頂上休息,還會大量聚集在廣場上絲毫不懼怕人類,一群飛起來幾乎是遮云蔽日的感覺。
據統計,全世界有超過4億只鴿子,大多數生活在城市中。
它們已然成為很多城市的景觀之一,但由于數量太多,很多城市正籠罩在“如何驅逐鴿子”的陰影中。
德國小鎮林堡就是其一,這個地方正在為700只鴿子而發愁!
2次投票決定滅鴿,還是無法實施
6月9日,關于“捕殺700只鴿子”的提議,德國小鎮林堡進行全民投票。
結果顯示,超過53%的人支持捕殺鴿子,票數為7530票。
如果按照投票結果,超過一半人支持,那意味著允許請一位鴿子獵人來獵殺城市里的鴿子。
根據規定,他可以采取這樣的獵殺方式:把鴿子引誘到陷阱里,用棍棒擊暈,然后扭斷它們的脖子。
但這個決定,遭到動物保護組織的反對,這是他們第二次反對這件事了。
早在2023年11月,小鎮官方會議就通過了捕殺鴿子的決定。
當時動保組織就反對,大概意思是:“2023年了,我們不能因為討厭動物或者動物惹惱居民,就去殺死它們,這是粗魯且無法讓人接受的行為。”
這個決定就被擱置了,到今年6月份,小鎮再次開啟投票,結果還是明確指向殺鴿子。
然而,動保組織漠視投票結果,依然反對,甚至有人公然威脅:“如果真的殺鴿子,將提起刑事訴訟!”
為什么國外的城市鴿這么多?
很多人不解,中國是早養鴿子的國家之一,為什么城市里的鴿子基本看不到,而國外這么多?
科學家將現在聚集在城市里的鴿子,稱之為城市鴿,城市鴿是家鴿的后代,或者是家鴿野鴿雜交的后代。
起初,這些鴿子都是被人類飼養,并帶到城市地區的。
現在,我們國家的城市里看到的鴿子,大部分依然還是養殖的,沒有出現泛濫跡象。
但國外的鴿子就不一樣了,基本已經處于野生狀態了。
那時候,他們覺得鴿子已經沒啥用了,便將鴿子放生了,沒成想造就了城市鴿,一種能完美適應城市生活的鳥類。
在野外,鴿子喜歡居住在懸崖上,恰巧城市里的高樓大廈和懸崖非常相似,都是光禿禿的,給城市鴿提供了絕佳的棲息地。
鴿子本身對食物的要求比較低,沒有天然食物,僅靠人類垃圾它們也能生存,也能繁衍后代,繁殖能力超強,每年可產10只幼鴿。
在這些優勢的加持之下,鴿子開始自由繁殖,慢慢地,很多大城市,像華盛頓、倫敦和墨爾本,就被鴿子占領了。
城市鴿太多,對城市的影響非常大。
顯而易見的就是城市清潔問題,這輛車停在馬來西亞檳城喬治市的一個馬路上,車身已經沾滿了糞便。
據統計,一只城市鴿一年要產超過20斤的糞便,這么多糞便,要么是落在游客頭上,要么就是落在建筑物上。
清理建筑上的鳥糞便,是一項價格昂貴的工作。
2015年,佛羅里達州就支付了11212 美元,來清理一座學校的鴿子糞便。
除此之外,鴿子糞便大的影響則是,它會傳播疾病。
喬治市一個5歲的孩子因為經常喂鴿子玩鴿子,出現發燒咳嗽癥狀,緊急入院,結果證實感染鸚鵡熱,一個月才徹底康復。
還有一位飼養鴿子的寵物主表示,自己因為鴿子出現了輕微的肺部感染。
有研究表明,鴿子身上的人類致病微生物高達60種,有5種是人類容易得的,這些人生病就是接觸了患病鴿子的糞便,或者吸入了它的羽毛和灰塵。
殺700只鴿子,為啥這么難?
既然鴿子有存在傳播疾病的風險,為什么動保組織還要反對呢?
一是覺得這種方式太殘忍,二是覺得效果不佳。
在過去,很多城市用過獵殺控制數量的方式,但并不是百分百有效果的。
像瑞士巴塞爾就是這種情況,據當地新聞報道,從 1961 年到 1985 年,該市每年捕殺約 100000 只鴿子,但這么多年鴿子數量依然保持穩定。
后來一個叫“鴿子行動”的組織,提出可以試試禁止喂養鴿子和撿鳥蛋。
他們在城市里安裝了鴿舍,這樣就可以輕松拿走鴿子蛋,用假蛋來替代,與此同時,呼吁人們不要喂食鴿子。缺少食物的鴿子,壽命短很多。
經過4年的實踐,效果確實不錯,瑞士巴塞爾的鴿子數量下降了50%。
然而,德國似乎無法執行這一項。
因為2021年,柏林動物保護組織就“禁止喂養鴿子是否合法”一事,向有關部門咨詢意見了。
結果他們的意見就是:城市不能禁止喂養鴿子,甚至有義務照顧這些動物,因為它們是被忽視的家養物種的后代,而不是野生動物。
所以,德國這個小鎮只能尋求別的解決方案了。
官方預估,要解決這700只城市鴿,至少還要2年時間!
本文鏈接:http://www.bbbearmall.com/news-130272.html德國小鎮全員投票決定殺死700只鴿子:動物保護組織不干了